最近,福州一位65歲的老兵張大爺在地鐵站刷優待證時,閘機卻遲遲不開,工作人員提醒他:“您的卡沒激活,得先存1塊錢。”張大爺一臉茫然——原來,優待證雖領了兩年,他卻一直沒激活金融功能,差點錯過每月發放的撫恤金。
這樣的例子并非個例,數據顯示,全國仍有35%的退役軍人未激活優待證銀行卡功能,其中不少是60歲以上的老兵。這張小小的卡片,承載著國家和社會對老兵的尊崇與關懷,但若用不對,不僅享受不到應有的優待,還可能踩中“隱形坑”。今天,我們就來聊聊60歲以上老兵使用優待證必須注意的幾個關鍵細節。
首先,優待證不是“全國通票”,地域差異要摸清。很多老兵以為拿著優待證,走到哪兒都能免費坐公交、進景區,結果卻碰了壁。比如四川瀘州,只有敘永縣、古藺縣的公交車對退役軍人免費,其他縣區不行;攀枝花也僅有一個縣支持。這種“同市不同策”的現象在全國普遍存在,甚至同一個省的不同城市,政策也可能天差地別。60歲以上的老兵往往習慣“經驗主義”,覺得“上次在A市能用,這次在B市肯定也行”,結果可能白跑一趟。建議老兵們出行前,先通過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官網或“榕城老兵”等官方平臺查詢最新政策,避免尷尬。
其次,銀行卡功能激活后,小心“二類卡”限額坑。不少老兵拿到優待證后,直接當普通證件用,忽略了它的金融屬性。事實上,激活后它不僅能接收撫恤金、慰問金,還能享受銀行專屬優惠,比如免轉賬手續費、加油折扣等。但這里有個“隱形雷區”——大多數優待證默認開通的是二類卡,每日轉賬、取現限額僅5000元,甚至更低。曾有老兵因不知情,把大額存款轉入優待證賬戶,急用錢時才發現提不出來。建議60歲以上的老兵激活時,主動詢問銀行是否能升級為一類卡,或至少了解清楚限額規則,避免關鍵時刻“卡殼”。
再者,“優先”不等于“特權”,文明使用顯風范。客運站、醫院等場所常設有“退役軍人優先”窗口,但部分老兵誤以為可以“插隊”,引發矛盾。例如,某地汽車站售票廳,一位老兵因直接走到隊伍最前端要求優先購票,與其他乘客發生爭執。事實上,“優先”更多體現在資源緊張時的彈性安排,比如掛號、購票的專用通道,而非無條件“插隊”。60歲以上的老兵歷經歲月沉淀,更應帶頭維護軍人形象,在非緊急情況下,不妨多一份耐心,讓“優先”成為社會尊重的自然反饋,而非強制要求。
此外,電子優待證來了,老年老兵如何不掉隊? 2025年,福州、無錫等地已推出電子優待證,手機亮碼就能坐地鐵、進景區。但對不擅長智能手機的老年老兵來說,這反而成了新難題。有的地方甚至逐步減少實體卡服務,倒逼“數字化適應”。建議子女或社區志愿者主動幫助老兵學習電子證使用,同時呼吁政策保留實體卡通道,避免“數字鴻溝”讓老兵們“寸步難行”。畢竟,優待的核心是便利,而非技術門檻。
最后,警惕轉借風險,莫讓“榮譽證”變“麻煩證”。優待證既是榮譽象征,也是銀行卡,一旦外借,后果嚴重。有的老兵因親戚借錢,把卡連帶密碼交出,結果被用于非法轉賬;還有人輕信“代領補貼”騙局,導致賬戶被盜。60歲以上的老兵尤其容易成為詐騙目標,務必牢記:優待證僅限本人使用,任何索要證件、密碼的行為都可能是陷阱。若不慎丟失,要第一時間掛失銀行卡功能,再補辦證件,雙重保險缺一不可。
縱觀這些細節,核心只有一點:優待證是國家的暖心政策,但用好它,需要老兵們的“火眼金睛”。從激活金融功能到規避地域差異,從文明使用到防范詐騙,每一個環節都考驗著老兵們的適應能力。
值得欣慰的是,政策也在不斷優化——電子證推廣、全國優待目錄統一等舉措,正讓“尊崇”變得更便捷。而對于60歲以上的老兵來說,或許最大的“優待”,不僅是政策的紅利,更是全社會對他們奉獻的銘記與回報。正如一位網友的留言:“他們守護過國家,現在該輪到我們守護他們的晚年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