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國際車展的聚光燈下,上汽集團以兩場聲勢浩大的發布會,向全球展示了其從“中國制造”向“全球標準”跨越的雄心。在這場以“平權驅動進階 共創美好出行”為理念的展示中,上汽不僅通過品牌煥新和Glocal戰略重新定義了自身的發展路徑,更向外界傳遞了一個清晰信號,那就是中國車企已從技術“跟隨者”,轉變為行業規則的“定義者”。
品牌煥新:多維布局搶占市場心智
在電動化與智能化的雙重浪潮下,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早已從單一產品力的比拼,升級為品牌價值體系的全面較量。上汽集團深諳此道,通過旗下品牌矩陣的差異化定位,構建了一個覆蓋全品類、全場景的“上汽全家桶”。
高端智能電動的領軍者智己,無疑是上汽品牌向上的尖刀。作為行業“黑科技”的先行者,智己L6(參數丨圖片)以“瞬感天幕”、“貝果座椅”等創新技術,直擊用戶的痛點。與此同時,還通過靈蜥數字底盤、IM AD3.0智能輔助駕駛等技術,重新定義了高階智能汽車的標準。智己在產品層面的優勢,得益于其“全棧自研”的戰略布局——從線控底盤到AI座艙生態,智己正在構建一個技術閉環,試圖在智能電動車領域形成對同類品牌的降維打擊。
榮威品牌則錨定“國民車”定位,以“體面、超值、信賴”為核心價值,回應中國家庭對美好出行的想象。榮威D6憑借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在安全與續航上樹立了新標桿;而約瑟夫·卡班操刀的“明珠”概念車,則以東方美學融合全球設計語言,展現出中國品牌的文化自信。這種“in China for China”的策略,既是對本土需求的精準捕捉,也是對抗合資品牌價格下探的關鍵防線。
MG品牌的定位更為激進——它不僅是“年輕人的Dream Car”,更是上汽全球化戰略的排頭兵。通過“Glocal戰略”,MG以“全球化思維、本地化行動”在海外市場攻城略地:與OPPO合作打造全場景智趣體驗、推出方盒子CyberX等個性化車型,甚至將固態電池等顛覆性技術納入規劃。這種“年輕無界”的品牌主張,不僅契合全球Z世代的消費趨勢,更打破了傳統車企在海外市場“低價換銷量”的路徑依賴。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的合資板塊也在悄然蛻變。上汽大眾ID.ERA概念車、上汽通用別克“至境”架構、凱迪拉克LYRIQ-V純電性能車等產品,均展現出合資品牌從“技術輸入”到“反向賦能”的轉變。尤其是上汽奧迪E5 Sportback搭載華為乾崑智駕技術,標志著中國車企首次在燃油車領域實現技術輸出。這種“合資2.0”模式,不僅重塑了中外合作的權重結構,更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技術自信寫下注腳。
品牌煥新的本質,是上汽對市場分層的精準把控。從高端到國民、從本土到全球,上汽通過差異化的品牌矩陣,構建了一個覆蓋全價格帶、全技術路線的生態體系。這種“多維占位”策略,既避免了內耗,又為未來技術迭代預留了充足空間,而這不僅為上汽自身的發展提供了強大能量,更為其它車企乃至整個汽車行業,提供了一個值得參照的范本。
Glocal戰略:從“走出去”到“扎下根”
如果說品牌煥新是上汽的內功修煉,那么其海外戰略3.0——Glocal戰略,則是其外擴的利劍。這一“全球+本土”的組合戰略,標志著上汽的國際化進程,從單純的產品出口,升級為技術標準與生態體系的全球輸出。
深入解讀Glocal戰略,會發現技術標準輸出是Glocal戰略的核心支柱。上汽計劃在未來三年推出17款海外車型,覆蓋SUV、轎車、MPV和皮卡全品類,并依托HEV混動系統、800V半固態電池等技術優勢,搶占全球主流市場。例如,上汽大通“新途遠界”混動輕客以“油電同補”重構商用車出行體驗,而MG Cyberster則憑借個性化設計站穩歐洲跑車市場。這些產品不僅承載著中國智造的技術實力,更試圖通過“標準輸出”改寫全球汽車產業的游戲規則——從被動適應歐美標準,到主動定義新賽道。
值得一提的是,本地化生態的構建,更成為Glocal戰略的底層邏輯。上汽在海外已建成研發、制造、銷售、金融的全產業鏈布局:倫敦等三大創新中心,負責技術前沿突破;泰國、印尼的四大制造基地,則實現了區域化生產;而超過3000家經銷商網絡,確保市場滲透深度的延伸。這種“扎下根”的本地化運營,不僅降低了貿易壁壘風險,更通過“一國一策”的生態娛樂和智駕方案,實現了與當地文化的深度融合。例如,MG品牌在英國提出“Get More”,在泰國主打“Passion Drives”,正是對本土化需求的精準回應。
在這方面,百年品牌MG的重生,堪稱Glocal戰略的典范案例。自收購MG以來,上汽通過技術重塑與品牌煥新,讓這一英倫品牌在全球市場重獲生機。2024年MG4 EV成為“中國首款全球車”,在20多個國家躋身銷量TOP10;而CyberX等新車型的推出,則進一步鞏固了MG“年輕化、科技化”的全球形象。MG的成功證明,中國車企不僅能輸出產品,更能通過文化融合與品牌運營,在全球市場建立持久的影響力。
應該說,Glocal戰略的深遠意義,就在于對中國汽車出海模式的顛覆。過去,中國車企的國際化多以低價和規模取勝,而上汽則通過技術、品牌、生態的三位一體,開辟了一條高附加值路徑。這種轉變不僅提升了中國汽車的全球話語權,更對其它外國車企固有的傳統優勢形成挑戰,并有望在短時間內取得重大突破。
SAIC尚界:跨界融合定義智能出行新范式
本屆上海車展上,有則消息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那就是上汽與華為聯合打造的“SAIC尚界”品牌正式發布。該品牌是華為與上汽深度融合的產物,以“風格至尚、科技至尚、信賴至尚、人人至尚”為核心理念,華為注入鴻蒙智行生態、乾崑智駕系統等“智慧基因”,上汽則提供高端制造能力與CTB電池技術等“硬實力”。雙方通過“代碼與匠心”的閉環協作,首款車型瞄準20萬級主流市場,搭載L2+級智能駕駛與800V高壓平臺,兼顧智能化體驗與高安全可靠性,重塑主流市場的價值標準。
在《汽車很聽話》看來,SAIC尚界之于上汽意義重大。其一,作為技術試驗田,它將加速智能駕駛與軟件定義汽車的落地驗證;其二,該品牌將成為生態開放范本,為未來跨界合作提供全新路徑;其三,則是填補了中端市場空白,完善“高端智己-國民榮威-科技尚界”的全價格帶布局。更重要的是,這一合作標志著中國車企從“單打獨斗”轉向“生態競合”,通過產業鏈優勢整合,挑戰全球智能汽車標準的話語權。
可以預期的是,上汽與華為若協同得當,SAIC尚界短期內將有望迅速躋身主流市場前端,并推動鴻蒙生態成為智能出行“基礎設施”。而從長遠的視角來看,這一品牌不僅是中國汽車“制造紅利”向“生態紅利”躍遷的縮影,上汽也會借此率先卡位,將“中國標準”推向全球舞臺。
結語
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百年未有之變局。電動化、智能化、全球化三大趨勢的交織,讓傳統巨頭與新興勢力站在同一起跑線。在這一背景下,上汽通過品牌煥新與Glocal戰略,不僅完成了自身從“規模擴張”到“價值創造”的轉型,更為中國汽車工業提供了一條可復制的升級路徑——即以技術自信為根基,以生態融合為杠桿,在全球市場實現從“跟隨”到“引領”的跨越。而在這場變革中,上汽的“野心”早已超越銷量數字的比拼。它要做的,是重新定義汽車的價值坐標,以“標準制定者”的姿態參與全球競爭,讓“中國標準”成為全球出行的新常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