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城市逐漸迎來節日的氛圍,晨曦尚未穿透清晨的薄霧,濟南能源集團所屬山東港華場站運行部華山站的工藝區已響起金屬的鏗鏘低鳴。身為共產黨員的場站運行工許炬川,在縱橫交錯的管線之間緩步而行,紅外檢測儀在他手中化作一柄無聲的“利劍”,安全帽下那雙沉淀了二十三年經驗的眼睛,此刻正聚精會神“掃描”著每一處焊縫與法蘭。
先鋒本色
鋼鐵叢林的“安全燈塔”
“許老師,B組調壓器的聲音頻率好像有些不太穩定,可能需要您幫忙確認一下。”年輕同事的匯報聲未落,許炬川已疾步走向監測屏。二十余年練就的“聲紋診斷”絕活,讓他能從設備轟鳴中捕捉到最細微的異常震顫,就像老漁夫聽得懂潮汐的密語。
翻開許炬川的工作記錄本,紅藍雙色標注如同躍動的五線譜:紫色星標是雨季重點防護區,綠色波浪線標記著用氣高峰敏感點。這份融合經驗與智慧的安全圖譜,已成為場站新人爭相傳閱的“保供兵法”。盡管如今已衍生出各類數字化管理系統,但許炬川仍堅持用鋼筆在紙頁邊緣記錄設備的氣味變化——某種連傳感器都無法量化的經驗算法。
匠心守護
毫厘之間的“安全哲學”
深夜監控室的屏幕前,許炬川的指尖停在0.1兆帕的波動曲線上,“你看這0.1兆帕的波動,不是儀表誤差,而是商業區早高峰的前奏。”他指點著徒弟分析壓力曲線。在他眼中,數據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千家萬戶灶火跳動的韻律。
“設備會說話,就看我們會不會聽。”許炬川常常拍著年輕同事的肩膀說。當其他人按部就班地檢查閥門密封性時,他總會多花時間仔細摸一遍法蘭接縫;當眾人將注意力集中在壓力表的主參數上,他卻堅持反復核驗三次輔助儀表的讀數。這種近乎執拗的嚴謹作風,如同無聲的守護者,在每一個節假日里筑起能源保供的堅實屏障。
薪火相傳
永不熄滅的“能燃光芒”
五一清晨的交接班會上,許炬川將記錄多年設備巡檢工作手冊與大家進行分享。泛黃的紙頁在晨光中輕輕翻動,露出夾在其中的歷年值班記錄——那些畫著簡筆笑臉的日期旁,總能看見他工整的批注,“除夕夜零報修”“元宵節供氣曲線平穩”等,每一行字跡都仿佛在訴說著,這些特殊日子里,一個能燃保供人最樸實的驕傲。
當數字化大潮席卷能源行業,這些帶著體溫的紙質記憶反而成為最珍貴的風險數據庫。許炬川望向城市天際線漸次亮起的樓宇,耳畔仿佛傳來晨起用戶點燃灶火的輕響。他整理好安全帽帶,新一輪巡檢的足音已與城市蘇醒的節奏共鳴——這是能源燃氣人獻給勞動節的獨特晨曲。
“所有科技都是感官的延伸,但這里——”許炬川點點心口,“才是最終的安全閥。”當城市亮起節日燈海,能源燃氣人踐行著“知行合一,為人民服務”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在萬家團圓的歡笑聲中默默堅守。他們用專業守護每一立方燃氣的安全輸送,用責任編織起城市能源的生命線。正如許炬川所說:“我們的工作,就是讓百姓的節日只有安燃,沒有牽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