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劇柏含 如鑫淼
1917年的5月1日,各省督軍宣布獨立(史稱“督軍團叛變”)督軍團段祺瑞政府對德奧宣戰,意味著當時的督軍團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這是中國歷史上挺重要挺獨特的一件事情。為什么有“五四”運動?為什么年輕的學生包括老百姓不干呢?因為當年中國也參加一戰還是戰勝國,但是我們的權益依然被列強踐踏。
德國是戰敗國在中國的權益,應該還給戰勝國,日本也是戰勝國,日本是列強之一。日本把德國在中國的權益搶走了,那一戰我們不就是白參加了嗎?當年中國的說叫社會精英也好,叫什么軍閥也好。有一些政治人物想推動中國參加一次大戰,打贏了以前一些不平等條約咱得改一改,有這個算計。
但是,最后落空了,國力不如人弱肉強食的世界光靠算計沒有實力不行的,那怎么算計誰算計了,咱們聊聊這段:
不管怎么說中國是一戰的戰勝國,意味著你要參加一次大戰才能做戰勝國。但當年中國積貧積弱,要不要參加?
國內統治層分兩派。一派就是黎元洪大總統他叫中立派,意思就是不想參戰。還有一派是段祺瑞,段祺瑞是總理,他是主戰,想參戰。
在1916年6月份,袁世凱算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他臨死前還有一出鬧劇,他想當皇帝嗎?83天皇帝夢最后叫天怨人怒撒手歸西,他死以后,黎元洪是依法繼任大總統。
而段祺瑞國務總理段祺瑞,是以北洋的正統首領自居。 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就叫褒貶不一。但我們要說什么?他畢竟是北洋將領,他背后是龐大的北洋勢力,所以他看不上黎元洪。
黎元洪在武昌首義的時候被當兵的從床底下抓出來,被逼著革命,也算是武昌的革命元勛。但這多少有點名不符實,所以段祺瑞也看不上他。而黎元洪成為總統之后,段祺瑞的親信徐樹錚多次冒犯黎元洪,然后段祺瑞就袒護他,。
最終引發所謂的1917年“府院之爭”,就是黎元洪和段祺瑞有這個府院之爭。 當時1917年歷史脈絡大約是這樣,在年初,當時美國向德國、奧匈帝國宣戰,美國加入一戰。另外邀請中國也參加,那咱們作為旁觀者看這個事兒,美國不是在一戰爆發之后,1914年6月28號奧匈帝國的王儲被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遇刺了
一個月之后,7月28號,歐洲諸列強相互宣戰,一戰爆發,當時美國也是靜觀其變沒有急于下場,但是到了1917年美國參戰,據說美國看清了形勢,他下場要謀求戰后的利益要重塑戰后格局。另外,邀請中國戰場在中國這邊,出現了很有趣的一幕。黎元洪因為有美國支持,所以說要不咱就參戰,因為參戰是有利益的,美國也參戰了。
而且勝負看得比較清楚,美國像是一個重要籌碼,他加入之后,和他站一邊不就行了嗎?這沒什么懸念,所以黎元洪有意參戰。
但當時段祺瑞不這么看,他說德國能獲得最終勝利,所以段祺瑞反對向德國宣戰。但是后來段祺瑞被人游說態度發生改變。又開始主張對德國宣戰,后來算來算去還是對德國宣戰。
黎元洪一看你要支持對德國宣戰?那我就不支持了,因為我跟你不對付。所以出現這么一幕,本來黎元洪是支持對德宣戰,一看段祺瑞想跟德國打仗,
所以,他們倆等于來了個位置互換,黎元洪不主張參戰了。段祺瑞說,另一方面日本人和段祺瑞還是有一定的關系啊。日本也是忽悠中國對德國宣戰。一看日本是慫恿中國對德國宣戰是那我也沒那么積極了,也就不像以前那么熱情了,這里面都是有算計的。
段祺瑞一旦確定自己的目標,黎元洪最終同意他對德參戰案提交國會辯論走個程序,結果沒通過。而且要求黎元洪把段祺瑞免了。黎元洪也下決心罷免段祺瑞,所以他利用一家報紙《京報》,這是北京的英文報紙披露一件事情。
段祺瑞向日本人借款借了一億日元,至于日本人在1914年8月23號對德宣戰,不是派兵到歐洲打仗去,而是要搶德國在中國的利益。
當年11月初就占了德國在中國的租界青島和膠州灣,但是中國人還不滿歐洲打去。跑到我們這兒搶什么呀?黎元洪利用段祺瑞向日本人借款這個事兒就激發民憤了,然后借機免了段祺瑞的總理職務。
段祺瑞當然不服氣要謀求東山再起。一方面段祺瑞被免職,另一方面他的親信徐樹錚在1917年5月參加了第4次徐州會議。第4次徐州會議就是張勛組織的,他長期盤踞在徐州。
辛亥革命爆發之后他就在那兒,從1916年到1917年,召開4次徐州會議,他的想法是搞復辟留辮子。他要恢復大清國的,段祺瑞為了自己能把黎元洪趕下臺,就支持張勛復辟,就等于把所有人都耍了了當時這個所謂徐州會議就是各省督軍跟張勛關系不錯的,能稱兄道弟的來商量。
日本人派軍部的一個參謀次長田中義一,還有黑龍會。 的成員也去了,日本駐天津的日軍司令到徐州啊,說要幫張勛復辟,但實際上段祺瑞日本人他們想的是想利用張勛復辟,把總統黎元洪趕下臺。
然后,段祺瑞東山再起對德宣戰,1917年的7月1號,這位辮帥張勛率5000辮子兵進京,又把小皇帝溥儀抬回來就復辟了。這本來都民國了,又把皇帝抬回來了,這不是倒行逆施嗎?你想不是沒有前車之鑒吶。那袁世凱當了83天皇帝,不是還給罵下臺了嗎?
所以張勛這么搞結局是注定的,然后全國聲討段祺瑞。 也發表好了通電和檄文。但是張勛到北京,確實把黎元洪趕下臺了。段祺瑞計劃成功成為最大贏家,段祺瑞重新成為國務總理,掌握實權。那黎元洪呢?經過張勛復辟這個鬧劇,就通電引咎辭職了。
所以段祺瑞成為最大贏家,總統位置空出來誰上?馮國璋,也叫做北洋系。他和段祺瑞算是同一陣營吧,所謂新的大總統。然后,在1917年8月14號,中國最終對德國奧匈帝國宣戰,參加一戰就是這么個過程。
國內政治斗爭,在這個大背景下。 然后中國參戰如果段祺瑞那個計劃沒成功啊,咱實話實說,如果黎元洪一直是大總統,那歷史也許就是另一番模樣了。
(作者:劇柏含 系國家二級作家 高級書畫師 高級政工師職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