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最新發言再次引發了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美國前總統在社交媒體平臺Truth Social上發布了一篇爭議言論,要求美國軍艦和商船享有免費通行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的權利,并聲稱“這些運河若沒有美國,根本不會存在”。這一言論引發了對美國歷史與外交政策的深刻反思,尤其是在全球戰略利益和地緣政治中,特朗普的觀點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巴拿馬運河:一絲道理,但代價微不足道
特朗普提出的要求在巴拿馬運河問題上或許能找到一絲理論依據。美國確實在1904至1914年間通過艱苦的工程建設了巴拿馬運河,并為此投入了超過3.75億美元的巨資(相當于今天的110-120億美元)。因此,特朗普聲稱美國有權要求免費通行,部分合理。然而,考慮到美國艦船在2024年僅占運河所有通航船只的1.9%,且美國沿海貿易僅占總通行量的3.2%,即使巴拿馬同意給予美國深度折扣或免費通行,這筆費用對巴拿馬來說無非是微不足道的象征性讓步。
然而,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美國商船的衰退。長久以來,1920年的《瓊斯法》使得美國商船面臨國內保護主義的困境,美國的商船隊伍已不再是全球航運的主力。因此,即使巴拿馬給予美國折扣,這個要求背后隱含的“美國已經不再是全球航運的主導者”這一事實,實際上令人唏噓。
蘇伊士運河:特朗普的幻想
至于蘇伊士運河,特朗普的要求則更為荒唐。蘇伊士運河是由法國于1869年建成的,當時美國剛剛經歷了內戰,根本未能在全球航運中占據重要地位。特朗普聲稱“蘇伊士運河若沒有美國,根本不會存在”顯然不符合歷史事實。美國在蘇伊士運河的利益僅限于軍事艦船的通過,而并非如其所言,要求商船享有免費通行的特權。
特朗普的言論似乎更多是出于對中東事務的個人政治立場,尤其是他對以色列的無條件支持。特朗普在攻擊也門胡塞武裝、干預紅海航運時,其動機似乎并非純粹出于“自由航行”的理想,而是為以色列爭取更多戰略利益。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一再提出美國應對中東事務承擔更多責任,并要求周邊國家支付“保護費”,這與其對以色列的支持密切相關,而非全球航運自由的捍衛。
美國的“保護費”政策:全球責任還是政治謀算?
特朗普對于全球盟友支付“保護費”的要求,尤其是針對日本、韓國和臺灣的軍事保護,進一步揭示了他將美國的軍事力量視為“商品”的思維模式。無論是核保護傘的維護,還是駐軍部署的成本,特朗普更傾向于要求盟友“買單”。然而,這種“交易式”外交卻顯得極為功利,忽視了國際關系中的信任與合作精神。
正如法國政界人士所言,“如果英國和法國能夠為其他歐洲國家提供核保護傘,那么是否也應該收費?”特朗普的做法與這種邏輯不謀而合。要求付費換取安全保障固然可以理解,但在核保護傘等重大安全問題上,要求其所謂的“盟友”支付費用的做法卻顯得不太合適。畢竟,核威懾力是全球安全的基礎,而不僅僅是美國單方面的軍事利益。
特朗普對巴拿馬和蘇伊士運河的要求,揭示了他在外交政策上的深刻矛盾。雖然他在歷史上找到了一些“理論依據”,但忽略了美國在全球航運中的現實地位和對國際合作的長遠影響。美國不再是全球航運的主導者,而以色列等國的利益在特朗普的政策中占據了至關重要的地位。
正如歷史所告訴我們的,領導者的言辭常常決定了國家的形象與影響力。特朗普的這些“帝國要求”顯然更具政治色彩,而非符合全球航運與國際外交的長遠發展。而歷史最終總會記得那些為全球和平與合作付出信任與努力的國家與領導者。
【投稿】【提供線索】【轉載】請后臺留言或電郵投稿,主題格式為【投稿】+文章標題,發送至media@xindemarine.com郵箱。
聯系主編:陳洋159985119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