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京市海淀區教科院臺頭未來實驗小學(以下簡稱“臺頭未來實驗小學”),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它的“金鳳凰實踐基地”,甚至有網友對其不吝溢美之詞——“學校的勞動基地是我見到的最好的一家”。
而如今,在海淀區教科院未來教育集團的賦能助力下,臺頭未來實驗小學的沃土上長出的不僅有瓜果、蔬菜、中草藥......還有更碩大的“果實”——
智慧圖書館落地,虛擬人當助教,兩大課題成果圖書正式官宣,課程全新升級,八大主題坊課程群集體亮相……
近日,臺頭未來實驗小學舉辦了以“向未來?潤童心”為主題的教育教學展示活動,全面展示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和未來教育這兩把“金鑰匙”的實踐成果。
我們也真切地感受到,一場從傳統鄉村校到“未來教育標桿校”的“變形記”,正在臺頭未來實驗小學上演......
01
八大主題坊課程群亮相
在五育融合中守護童真
最近,發生在臺頭未來實驗小學一年級同學劉宇慧身上的一件事,讓媽媽感到十分意外。
那天媽媽帶宇慧去明城墻遺址公園游玩,梅花開得正好,雨慧同學看到梅花突然停下腳步,朗誦起了詩歌。“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聽到孩子脫口而出這么多關于梅花的詩句,媽媽很是驚訝。
媽媽問她什么時候學會了這么多古詩,宇慧同學開心地說道:“我們學校每天早讀,老師會帶著我們讀古詩,給我們講詩的意思,中午學校的廣播里也會放詩歌朗誦,我總是聽當然就學會啦”。
發生在一個孩子身上的變化,也是臺頭未來實驗小學在傳統文化教育上厚積薄發的生動縮影。
多年來,學校通過升旗儀式、國旗下演講、主題班隊會、社團活動、社會大課堂等多元途徑,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為學生提供了全面浸潤的學習環境。
不僅如此,學校還把傳統文化教育貫穿到各個學科。
比如把《論語》中的因材施教和心理健康工作相融合。“面對比較內向的孩子,我們教他們‘靜以修身,以靜心觀己心’。對于那些比較活潑好動的孩子,我們就借‘三人行必有我師’,讓他們從同伴的身上去找閃光點。把傳統文化作為養分去滋養孩子們的內心,讓他們從適合自己的方式去汲取智慧,健康快樂地成長”,心理老師傅莉莉介紹道。
本次活動上,臺頭未來實驗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八大主題坊課程群首次亮相。
學校圍繞傳統文化教育,探索環境、課程、活動“三維一體”的育人路徑,結合校園文化建設進行傳統文化全景式、浸潤式教學實踐。在“五趣”課程體系基礎上,構建了八大主題坊傳統文化課程群,結合學科課程和課后服務課時開展課程實踐,圍繞傳統節氣、節日開展課題研究和跨學科特色活動。
活動當天,我們也沉浸式體驗了一番這些課程的特色。
在百草園和清茶舍,了解了中醫藥文化和茶文化,親手制作驅蚊香囊,品嘗香茗;
在煙火巷,DIY春卷、糖畫等傳統美食,學校的“十畝農園”,可以讓孩子體驗從種子到餐桌的全過程;
在競技場,舞龍、舞獅、抖空竹、蹴球等14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讓學生在強身健體的同時,領略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買賣街,手工藝品展示、制作、買賣、交換活動,延續了學校多年來的跨學科課程成果,將勞動、美術與數學巧妙結合;
真正好的教育,一定是綜合的教育。不難發現,這八大傳統文化課程群,融合了德、智、體、美、勞,構建了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
“在五育融合中守護童真,是小學教育的必修課。臺頭未來實驗小學始終以更開放的視野深化教育改革,持續探索五育融合新路徑,全力培養既扎根傳統文化沃土,又具備創新精神與國際視野的時代新人”,臺頭未來實驗小學校長王鐵征如是說道。
02
“未來教育”長啥樣?
來看臺小少年學啥就知道了!
“小閱老師,什么是生物多樣性呢?”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之間的變異性和豐富性,包括各種動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生活的生態系統……”
在臺頭未來實驗小學智能農業溫室,同學們正在興奮地和小閱老師互動著。
根據小閱老師的介紹,同學們還在智能溫室里尋找起了植物,“我找到了火龍果!”“這個是圣誕樹”……
小閱老師并不是現實中的老師,而是海淀區教科院圖書館AI圖書館員。
自加入海淀區教科院未來教育集團以來,臺頭未來實驗小學不斷豐富和擴充“未來教育”的新內涵。
學校建成了智慧圖書館,每周一次的圖書館課成了孩子們最期待的一門課。
“智慧圖書館打破了傳統閱讀課的時空限制,虛擬人進行教學,圖書館的老師進行輔助,學生可以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智慧圖書館,裸眼3D技術可以帶學生穿越神秘時空,閱讀古籍,讓孩子感受古人智慧;“優谷小舞臺”智慧系統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專業級的朗讀示范指導和及時反饋,還可以將平面的古詩詞轉化為動態畫面,文字與音效、動畫完美融合,讓學生親臨其境,與杜甫一同漫步賞花,和李白一起月夜泛舟......
用同學們的話說就是,“這就是我們最向往的讀書空間”!
“未來感”也遍布在校園的各個角落。
課堂上,虛擬仿真技術沉浸式教學,讓孩子們學會地震來臨時如何避險;在講草船借箭時,老師借助AI工具設計了學生與諸葛亮進行跨時空的對話,當學生跨越千年向諸葛亮提問時,他們不僅在了解歷史,更在對話中重塑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
此外,學校還有集教學、體驗與探索于一體的智能家居生活館,天文觀星堂、三大科技文化廊道及六大特色科技園區……讓學生們親身體會未來科技的魅力,在實踐中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動上,臺頭未來實驗小學還亮相了兩大課題成果圖書——《向未來 潤童心——生態教育實踐探索手記》和《大美校園之植物世界奇遇記》,展現了學校在生態教育、科學教育、美育等方面的探索成果,旨在將自身實踐轉化為可推廣的經驗范式,以學術質量躍升帶動學校的價值躍升,為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創新樣本。
當我們在談論“未來教育”的時候,對孩子來說真正的意義是什么?
前不久,臺頭未來實驗小學62組學生和家長參加海淀馬拉松親子跑并全部完賽,談及收獲,同學們表示“相當震撼!以后我們還會多參加這樣的比賽”。
在臺頭未來實驗小學體育老師陳雪蓮看來,培養孩子的未來觀,讓孩子對未來有認知、有認識,讓他們擁有走向社會、走向未來的勇氣,這便是未來教育的意義所在。
03
以“詩與遠方”的定位
實現鄉村教育破局
“讓每一所學校都成為獨特的教育存在”,是海淀區教科院未來教育集團的宗旨。自加入集團以來,臺頭未來實驗小學以“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姿態,既堅守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又不斷探索“未來教育”的新內涵。
海淀區教科院書記、院長,集團總校長吳穎惠表示,臺頭未來實驗小學的實踐探索,正是對集團"生態化發展、特色化生長"的最佳注解。臺頭未來實驗小學在短短兩年內實現了從傳統鄉村校到“未來教育”標桿校的跨越。學校以“看得見未來”為理念,構建了人文與科學并重的教育生態:一方面深耕傳統文化,通過詩詞誦讀、經典閱讀等活動傳承中華文脈,打造“詩意校園”;另一方面以勞動教育為基點,創新開發《植物世界的奇遇記》等科學課程,將田園實踐與生命教育、跨學科探究深度融合,讓科學教育回歸生活本源。
“科學教育不一定高大上,當學生去關心和觀察一粒種子在一年的四季中發生的若干的變化,其實也是在進行科學教育”,吳校長說道。
蘇家坨鎮副鎮長劉佳高度肯定了臺頭未來實驗小學的辦學成效,稱贊其以“詩與遠方”的定位實現鄉村教育破局,為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提供創新樣本。劉佳指出,臺頭未來實驗小學依托鳳凰嶺生態資源與集團化辦學優勢,打造出“古詩古韻”特色品牌,將田園勞動、國學經典、非遺傳承等傳統文化教育與AI科技、科學實踐課程深度融合,形成三層五趣特色課程體系與八大主題研學平臺,推動教學成果標準化、課程化。
研討會環節,臺頭未來實驗小學學生家長分享道,總是能不經意間感受到孩子的成長。在學校,除了書本知識以外,孩子還學會了很多實踐知識,比如疊衣服、種菜,用粘土制作民俗小吃,用畫筆去表達他的想法……“這應該就是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的具象表達吧”。
“今天的臺頭未來實驗小學正設計著高質量發展藍圖,未來,我們將繼續以潤物無聲的匠心守護童心,以敢為人先的銳氣擁抱變革,讓傳統文化基因與未來科技能量在童心中激蕩共鳴,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傳統與未來的交響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文化坐標和人生航向”,王鐵征校長表示。
編輯 | 京教君
內容來源 | 北京市海淀區教科院臺頭未來實驗小學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京城教育圈」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為了更好的我們
歡迎 | 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群
走之前記得點個“心心”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