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思想史家布勞格說:“他是二十世紀的經濟學巨人,他的整體視野,足以和亞當·斯密相提并論”; 他的“創造性毀滅”理論,被引用的頻率,僅次于斯密“看不見的手”; 經濟學者張維迎,更是以他和斯密的名字命名了一個經濟模型,解釋經濟增長。他就是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
在與和他同年的凱恩斯的比較中,管理大師德魯克如此說道:“沒有人比凱恩斯更天才,更聰明,更光彩奪目。與之相比,熊彼特平淡無奇,但是熊彼特有大智慧,大智慧將永垂不朽。”
熊彼特是一位極具原創性的思想巨人。至少有四大原創思想,時時警醒著我們。
第一位發現了“創新”的價值
“創新”在今天是一個常識,但在熊彼特之前不是。 此前的學者討論經濟增長、社會進步,都是從分工、資本、市場、法治等維度切入。 如斯密經濟學以“分工”為核心,新古典經濟學以“資源配置”為核心。
熊彼特成長于電氣化起飛的時代,新發明、新企業不斷涌現,創造海量財富的同時,也埋葬了無數生產工具和組織模式。
同時代的哈耶克、凱恩斯等思想巨人,都感受到了這種變化,但是只有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發現了時代巨變背后的普遍原理——“創新”及其帶來的“創造性毀滅”,才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熊彼特幽默地說道:“在社會中忽視創新,就像《哈姆雷特》中沒有丹麥王子那樣可笑。”
熊彼特進一步將創新進行了分類——新產品、新技術、新市場,以及新的資源配置、組織模式。可以說,即便是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高度發達的時代,所有的創新理論和應用,都沒有超出熊彼特的思想邊界。熊彼特被后人尊稱為“創新理論之父”,可謂實至名歸。
第一位意識到了“企業家”的價值
創新很重要,但創新從何而來?熊彼特的理論再次顛覆我們的認知:創新的根本動力不是來自資本家、投資家,也不是科學家、工程師,更不是政治家、思想家,而是企業家。
在熊彼特看來,單純的發明不是創新,只有像亨利·福特、洛克菲勒等企業家,通過發現需求、創造需求,把發明變成物廉價美的新產品,改善普通人的生活,才算是創新。比如,藥劑師彭伯頓發明了可口可樂,卻將它放在藥店銷售。直到企業家坎德勒收購了配方和品牌,才有了偉大的可口可樂公司。
▲“可口可樂”之父阿薩·坎德勒
不僅如此,驅使企業家前進的動力,不是財富,還有享受創造樂趣、征服對手勝負欲、建立自由王國的滿足感。當然了,他們也承擔了數不盡的風險、孤獨,以及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
正是無數這樣的企業家,讓社會繁榮至此。所以熊彼特認為,企業家才是市場的靈魂。自人類進入工商文明以來,斯密、休謨等大師都曾為商業、商人正名,但是熊彼特首次以“創新”“激情”“風險”發掘了企業家的價值,并把企業家同商人、資本家區分開來。
第一位以“官僚化”反思資本主義
200多年來,東西方思想家都曾擔憂、反思甚至攻擊過資本主義。 激進的烏托邦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將被自己的失敗毀滅。 但熊彼特卻剛好相反,他認為資本主義只會被自己的成功所毀滅。
▲雷曼兄弟倒閉
他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一書中指出,隨著資本主義的繁榮、工商業的進步,社會將陷入“平民化”和“官僚化”的窘境。
在“官僚化管理”壓倒“創新型經營”的社會,管理者更像是事不關己的雇員,他們痛恨創新和冒險,寧愿選擇低效的保障。這樣的市場,將會喪失創新動力和進取精神。
此外,收入增長會滋生大量閑暇的知識分子。他們極度自負、敵視資本,且善于言辭,推動政府管制和財政擴張,導致人們失去創富動力。更嚴峻的后果在于,資本主義以滿足個人欲望目標,所以必然破壞家庭倫理,摧毀長遠發展的基礎。當今社會的仇富、媚權、代際沖突等民粹現象,無不證明了熊彼特的先見。
第一位重視“歷史”價值的經濟學家
熊彼特之前的經濟學家,很少重視歷史,這使很理論變成了空造模型。比如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充斥著大量的圖標、公式。熊彼特是第一位將“歷史”列入經濟研究的思想家。
他說,一個人若想配得上“經濟學家”的頭銜,必須同時兼任數學家、統計學家,特別是歷史學家。
在《經濟分析史》一書中,他甚至認為,一個人無論在何時開始研究經濟學,都應該選擇經濟史,理由有三:
其一,經濟現象,是漫長演變的結果。不掌握歷史真相、歷史眼光,就不可能理解任何經濟現象;其二,要理解經濟和其他力量的關聯和作用,學習歷史就是最佳途徑;其三,人們之所以在經濟分析中常犯大錯,欠缺的都是歷史經驗,而不是方法和工具。
197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西蒙·庫茲涅茨稱贊此書是“一部崇高而又宏偉的著作”。 如今,這本書已經成為經濟思想史中“圣經”般的存在。
熊彼特年輕時有三個愿望:“做維也納最出眾的情人、歐洲最好的騎士、世界最偉大的經濟學家”。前兩個愿望是否實現,不得而知,但毫無疑問,他早已成為歷史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之一。
飽含創造性的思想體系之外,熊彼特的人生同樣波瀾壯闊。《創新的先知:熊彼特傳》一書中記錄,熊彼特4歲喪父,遭家族冷漠;青年時代,野心勃勃,財富、學術、從政,都是他的追求;中年時代,一戰爆發,祖國奧匈帝國戰敗解體。不久,家庭也遭遇災難,妻子、母親與未出生的孩子相繼離世。
這些重大事件使得熊彼特的思想開始走向深沉、悲觀、與冷靜;1932年,熊彼特移居美國,在哈佛的20多年里,熊彼特以博學多才而聞名世界,他通曉多門語言、多國文化,廣泛涉獵多個學科,可謂全能型思想巨擘。
充滿傳奇經歷和人生動蕩的一生,正是熊彼特“不確定性”理論最佳注解。
在經濟、政治前景越發復雜的當 下,熊彼特越來越被學者和企業家群體重視,甚至產生了一系列以他命名的學派。 有人研究他深邃、廣博的思想,有人癡迷于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以及他創造時代的思考力。 但是對于大眾讀者來說,熊彼特仍然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名詞。 可以說,沒有任何時候,比現在更需要閱讀熊彼特。
為此,店長薦書誠摯推薦“讀懂熊彼特五書”:托馬斯·麥克勞《創新的先知:熊彼特傳》(獨家),全面真實地展現了熊彼特波瀾壯闊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是什么、如何提出、依據為何。
熊彼特的四部代表作:《經濟發展理論》《商業周期》《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經濟分析史》。五本書構成了一套讀懂熊彼特思想、人生的絕佳套裝。長按下圖,識別圖中的二維碼,即可一鍵收藏:
添加:Leonardo20103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