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嘴魚和草魚是釣友們特別熟悉的魚類,它們作為不同的魚種,哪怕是養殖在一起也不會出現雜交的現象。可是在2024年11月,有位廣西釣友陳先生在當地一條大河釣魚時,意外釣獲了兩條雪白大魚,這兩條大魚同時具備了翹嘴魚和草魚的外形特征。
這兩條大魚的體型像草魚,但魚嘴卻明顯上翹。在陳先生多年的垂釣經驗中,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魚,難道草魚和翹嘴魚真的能夠雜交嗎?其實,這是一種近年來在西南地區的養殖業中很火的銀鱈魚,在學術上叫做大鱗鲃,原產于烏茲別克斯坦的阿姆河流域,是一種雜食性魚類。陳先生釣到的兩條銀鱈魚應該是從附近的養殖場中逃出來的。
大鱗鲃在學術上屬于鯉形目鯉科鲃亞屬,因此,它在外形上有很多鯉科魚類的特征。不過,和我國大多數鯉科魚類相比,大鱗鲃在生存上具備更多的優勢。首先,大鱗鲃的適應能力很強,能在多種水質環境中生存,包括低鹽度的咸水水域,另外,大鱗鲃生長速度快、養殖周期短,對病害的抵抗力優于大多數本土鯉科魚類,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養殖戶的養殖成本,提高了養殖收益。
2003年,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首次從烏茲別克斯坦引進了大鱗鲃進行人工養殖技術的研究。經過多年的技術優化和市場推廣,大鱗鲃的養殖范圍迅速擴張,從最開始的黑龍江逐步推廣到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浙江等多個省份。
陳先生說這種魚看似溫順,但咬鉤之后的爆發力非常強,掙扎力度遠超同等體型的鯉魚和草魚,甚至能拉彎魚竿,給釣它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和樂趣。不過令他感到困惑的是,面對第一次釣到的銀鱈魚,他竟然不知道該如何烹飪它們,是該清蒸呢?還是紅燒呢?其實,銀鱈魚的肉質相當于是本土鯉魚的升級版,特點就是肉質厚實、味道鮮美,肌肉纖維比較粗但脂肪含量適中。
因此,它并不適合清蒸,因為這種烹飪方式難以軟化它比較粗的肌肉纖維,而紅燒是不錯的選擇,長時間的燉煮能讓魚肉充分吸收醬汁,同時軟化纖維,使其口感更加軟嫩。銀鱈魚進入我國的時間不算長,對于它的烹飪方式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目前,我國外來物種入侵的情況令人擔憂,歷史經驗表明,只要某種外來魚類開始大規模養殖,幾乎必然會出現逃逸并入侵到自然水域中,造成的影響往往會遠超預期。由于我國對外來物種的引入和養殖在管理上存在明顯的漏洞,再加上很多養殖場的基礎設施簡陋,在洪水等自然災害發生時根本無法阻止魚類逃逸,通常要等到入侵已成事實之后才會開始采取補救措施。
因此,這幾年來在各地的自然水域中頻繁出現銀鱈魚的身影,有不少釣友都釣到它們了。特別是在每年夏季出現洪水之后,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經常出現成群的銀鱈魚。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的話,估計銀鱈魚在未來一定會變成長江里的常見魚種。
總的來說,銀鱈魚的引入,既帶來了養殖業的機遇,也潛藏著生態挑戰。因此,在推廣養殖銀鱈魚的同時,必須加強監管,避免它們像羅非魚那樣變成生態災害。管理好銀鱈魚,不僅會影響到養殖業的效益,更影響著我國淡水生態系統的健康。如何在經濟效益與生態保護之間找到平衡,將會是未來生態發展中所要面對的難題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