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長河奔涌不息,總有些記憶鐫刻著不朽的精神密碼;時代浪潮滾滾向前,總有些旋律訴說著永恒的情感共鳴。4月29日晚,成都錦江劇院燈火輝煌,川西小城爐霍以一部情景歌舞劇《唱支山歌給黨聽》震撼首演,用藝術的筆觸將爐霍的紅色歷史、藏漢團結的深情厚誼,在蓉城舞臺上徐徐鋪展,奏響了一曲跨越時空的民族團結贊歌。
公益義演:傳承紅色記憶,詮釋藏漢深情
爐霍縣演職團隊懷著對家鄉紅色文化的無限熱愛,以及傳播藏漢團結精神的堅定決心,將這場演出呈現在觀眾面前。為了將1936年爐霍這片紅色土地上藏漢軍民攜手同行的珍貴歷史記憶搬上舞臺,創作團隊與演職人員歷經數月,投入大量心血。他們深入挖掘歷史資料,反復打磨劇本;精心設計舞蹈動作,力求每一個肢體語言都能傳遞出最真摯的情感;演員們刻苦鉆研角色,從眼神到動作,都在用心詮釋那段崢嶸歲月。舞臺上的每一處場景搭建,都融入了爐霍特色文化元素,只為完美呈現爐霍的歷史與風情,讓更多人了解藏漢民族之間血濃于水的深厚情誼。
精彩上演:沉浸式舞臺再現崢嶸歲月
演出當晚,錦江劇院內座無虛席,觀眾們滿懷期待,等待這場文化盛宴的開啟。大幕拉開,暖黃色的燈光瞬間將觀眾帶回1936年的爐霍。悠揚空靈的山歌響起,仿佛穿越時空而來,一下子抓住了所有人的心。小紅軍青山、藏族青年郎卡、畫師尕瑪措等人物依次登場,他們用充滿情感的表演,將觀眾帶入了那個戰火紛飛卻又充滿溫情的年代。當青山因傷無法跟隨大部隊北上,他與郎卡之間的不舍與牽掛,以及藏族人民對他的關愛與收留,生動展現了在危難時刻相互扶持、親如一家的深厚情誼,讓現場觀眾無不為之動容。
視聽盛宴:92分鐘演繹爐霍變遷
在92分鐘的演出里,劇情跌宕起伏,舞臺場景美輪美奐。山川河流、唐卡藝術在舞臺上生動呈現,演員們身著絢麗的民族服飾,用熱情奔放的舞蹈展現著爐霍人民對生活的熱愛。整部作品以“序幕——三個篇章——尾聲”的結構,巧妙串聯起爐霍的遠古山歌、紅色歷史,以及新時代的發展新貌。從紅軍長征時期的并肩戰斗,到和平年代的攜手建設,爐霍人民的生活變遷與精神傳承,都在歌舞中娓娓道來。演出最后,全體演員合唱《唱支山歌給黨聽》,激昂的歌聲響徹劇院,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觀眾們掌聲雷動,許多人熱淚盈眶,沉浸在這份濃濃的紅色情懷與團結氛圍之中。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演員們的表現太出色了,完全超出我的想象!”演出結束后,觀眾愛新覺羅 - 華容激動地分享道,“主創團隊從爐霍來到成都,能以如此完美的狀態呈現在新舞臺上,真的讓人驚喜!”
該劇總導演益呷表示,《唱支山歌給黨聽》是爐霍縣對紅色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更是對民族團結精神的生動詮釋。通過這部作品,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爐霍的歷史與文化, 傳承和弘揚紅軍精神,讓藏漢團結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此次首演的成功,是對團隊所有努力的最好回報。
隨著最后一個音符落下,這場精彩的演出圓滿結束,但爐霍縣的紅色故事與藏漢團結的精神永不熄滅。《唱支山歌給黨聽》情景歌舞劇的成功首演,不僅是爐霍文化藝術成果的一次精彩展示,更是對革命精神的傳承與弘揚。期待這部承載著爐霍人民深情與希望的作品,能夠走進更多人的視野,讓爐霍的獨特魅力與藏漢團結的精神,感染更多人,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來源/ 爐霍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 毛莉泓
校對/ 楊雪
責編/ 黃星潔
審核/ 肖宵
監制/ 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