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聯合國總部舉辦了敘利亞新國旗的升旗儀式。
新國旗為綠色、白色、黑色三條橫紋,中間白條上有三顆紅星,也代表著阿薩德時代的“紅白黑雙綠星”的旗幟退出歷史舞臺。
然而很多人未曾意識到的是,這也代表著一個解體64年、國名取消54年的國家,最后的象征物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這個國家,就是阿拉伯聯合共和國(United Arab Republic)。
新國旗也是老國旗?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奧斯曼帝國治下的阿拉伯人發動大規模起義。英國高級專員亨利·麥克馬洪在與麥加謝里夫侯賽因·本·阿里的通信中,許諾在戰后允許阿拉伯人建立統一獨立國家。
英國外交官馬克·賽克斯設計甚至還設計了一面“阿拉伯起義旗”,旗幟為黑綠白三條平行色塊,靠近旗桿一側為紅色三角形。黑白綠三色分別代表阿拔斯王朝、伍麥葉王朝和法蒂瑪王朝(一說代表拉希德哈里發),紅色三角代表哈希姆家族。
這面旗幟深刻地影響了后續阿拉伯國家的國旗設計,敘利亞的新舊國旗也都能看到這面旗幟的元素。
然而英國人一邊鼓動阿拉伯人起義,一邊又和法國、沙俄秘密簽訂了《賽克斯-皮科協定》,劃分了戰后在奧斯曼帝國領土上的勢力范圍,敘利亞成為法國的勢力范圍。
1918年,麥加謝里夫侯賽因·伊本·阿里之子費薩爾·伊本·侯賽因進入大馬士革。1920年3月8日,敘利亞國民大會宣布獨立,成立阿拉伯敘利亞王國,費薩爾被加冕為國王。
阿拉伯敘利亞王國的國旗直接采用了阿拉伯起義旗的設計,只是在紅色三角形上加入了一顆白色七角星。
然而阿拉伯敘利亞王國只存在了4個月,就在法國的干預下失敗了,敘利亞成為法國的委任統治地,后又改組為敘利亞聯邦和敘利亞國,采用綠-白-綠三色旗,左上角為法國國旗。
1930年,敘利亞成立了一個半自治的敘利亞共和國,同年通過的憲法規定了國旗的樣式:
《敘利亞共和國憲法》第一部分第四條:
敘利亞國旗將如下所示:長度為寬度的兩倍,分為三個平行且等寬的色帶,最上方為綠色,中間為白色,最下方為黑色,白色部分中平行排列著三顆紅色五角星。
也就是說,今天的敘利亞國旗,早在95年前就已經登上歷史舞臺。不過相比于現在的版本,當時國旗的三顆紅星要小很多。
在當時,國旗的綠色代表拉希德哈里發,白色象征倭馬亞王朝,黑色則代表阿拔斯王朝。
最初,三顆紅色星星象征敘利亞的三個“邦”:阿勒頗、大馬士革和代爾祖爾。1936 年,拉塔基亞桑賈克和杰貝爾德魯茲并入敘利亞后,三顆星星的含義被重新詮釋:第一顆代表阿勒頗、大馬士革和代爾祖爾地區,第二顆代表杰貝爾德魯茲,最后一顆代表拉塔基亞桑賈克。
這面旗幟也被賦予敘利亞人團結起來爭取自治的象征意味,黑色代表被壓迫的黑暗過往,白色象征光明未來,紅色則是為從前者過渡到后者而將拋灑的熱血。
因此,當1946年敘利亞正式獨立時,這面旗幟毫無懸念地成為國旗。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埃敘閃婚
20世紀中期,泛阿拉伯主義在阿拉伯世界盛行,埃及總統納賽爾則成為旗手,特別是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之后,其威望達到頂峰。
而當時的敘利亞內部政局不穩、社會矛盾尖銳,外部面臨土耳其和以色列的軍事威脅,敘利亞領導層急需抱上埃及和納賽爾這個大腿。當時正在興起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也力推合并,并在談判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面對積極奔走于開羅和大馬士革之間、熱情似火的敘利亞代表,納賽爾卻十分謹慎——他是主張泛阿拉伯主義,卻從未想過真的與其他阿拉伯國家合并。
更別說埃及和敘利亞無論政治體制、政局穩定性、經濟水平還是民族性格都不盡相同甚至是格格不入,光是兩國不僅不接壤中間還隔著個以色列的地理條件,就不具備合并的基礎。
尤金·羅根的《征服與革命中的阿拉伯人:1516年至今》曾寫到:據傳聞,兩次遭到廢黜的敘利亞總統舒克里·古瓦特里曾告誡納賽爾,他會發現敘利亞是“一個難以統治的國家”,并解釋說:“50%的敘利亞人認為自己是民族領袖,25%的人認為自己是先知,10%的人幻想自己是真主。”
納賽爾在談判中開出了非??量痰臈l件,例如基于單一制的完全合并,敘利亞將成為阿聯的“北方省”,從而失去獨立性;解散所有政黨,包括敘利亞復興社會黨,改建“民族聯盟”;軍隊完全整合,敘利亞軍人將接受埃及人的指揮;采用埃及模式的經濟制度,推行土地改革等等。
即便如此,敘利亞人還是急切地想和埃及“閃婚”,尤其是敘利亞軍隊?!墩鞣c革命中的阿拉伯人》中寫到:
軍隊此前已發動了三次推翻敘利亞政府的政變,其中很多軍官都是公開的復興黨人。他們被埃及軍人領導下的納賽爾政府所吸引,相信敘、埃合并將使他們成為敘利亞政治中的主導力量。
1958年1月12日,在未事先告知本國政府的情況下,敘利亞總參謀長和其他13位高層軍官飛往開羅與納賽爾商討合并事宜。
盡管納賽爾設定的條件剝奪了復興黨和軍隊的政治權利,但這兩個群體在結束開羅會談時卻仍都幻想通過與埃及的合并,對敘利亞施加主導性的影響。
財政部長阿茲姆準備提出了一個基于兩國聯邦體制的妥協性合并計劃,在敘利亞內閣內獲得了足夠的支持而被提交給開羅,然而納賽爾并不接受任何妥協:要不就完全合并,要不就干脆作罷。這時敘利亞軍隊再次介入,備好了一架飛機準備護送內閣成員前往開羅簽訂協議。總參謀長為猶豫不定的政治家們澄清了這個問題,據說他是這樣說的:“你們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條通往麥宰(大馬士革城外臭名昭著的政治監獄),另一條通往開羅?!睌⒗麃喺x擇了通往開羅之路,終于在1958年2月1日與埃及簽訂了合并協議。
1958年2月22日埃及與敘利亞合并為單一國家后,啟用了新國旗。
該旗幟由紅、白、黑三條水平橫帶組成,白色橫帶中央飾有兩顆綠色五角星。色彩取自1952年埃及革命后使用的阿拉伯解放旗幟。
黑色象征阿拉伯人遭受的殖民壓迫歷史,紅色代表為擺脫殖民統治而斗爭中的犧牲與流血,白色寓意和平及對獨立阿拉伯國家光明未來的期許。兩顆星分別代表埃及和敘利亞,其綠色象征伊斯蘭教。
兩國“閃婚”之后果然矛盾重重。首先是權力分配不均,埃及人在阿聯政府中占據主導地位,而敘利亞人只能分到次要部門,納賽爾的得力助手阿卜杜·哈基姆·阿米爾元帥則成為敘利亞的行政長官,敘利亞軍隊也受到打壓;在經濟領域,土改和國有化政策集齊了地主和資本的強烈不滿;就連敘利亞民眾,都不滿于埃及的官僚體系。
1961年9月28日,敘利亞軍隊發動政變,逮捕了阿米爾元帥,切斷與埃及的通訊,并大規模驅逐埃及文官、士兵和外來勞工。10月5日,納賽爾發表演講,宣布接受敘利亞的分離決定,表示不愿通過武力維持聯合。
國家實質上解體后,納賽爾似乎不愿承認這次失敗,埃及繼續使用“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這一國名,也表明埃及仍致力于阿拉伯統一,愿意接納其他國家加入。
直到納賽爾去世、薩達特掌權之后,埃及才于1971年9月2日取消阿聯的國名,改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此時方才更換國旗。
離開阿聯之后
1961年,敘利亞脫離阿聯之后,恢復了獨立時的旗幟,綠白黑三紅星旗二次返場。
但這次返場持續的時間也不長,1963年復興社會黨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取締了這面國旗。
而在一個月前,伊拉克復興社會黨也通過政變上臺。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又準備組建新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但吸取教訓準備采用聯邦制)。
為了反映這一進程,敘利亞復興社會黨政府推出了一面新國旗,和阿聯國旗大差不差,只不過旗幟中央的綠星,從兩顆改為三顆,象征三個國家的聯合,以及復興黨的三大支柱:團結、自由和社會主義。
伊拉克也采用了相同的國旗。
雖然合并計劃最終失敗,但還是造就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從1963年到1972年,敘利亞國旗和伊拉克國旗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只有長寬比例上的差別。
1970年,哈菲茲·阿薩德通過“糾正運動”政變正式掌權,第二年當選總統,開啟了阿薩德家族的統治。
同年,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又提出與埃及聯合,老阿薩德也表示支持,于是三國又搞了個阿拉伯共和國聯邦,并在1972年元旦正式成立。
三國采用了相似的國旗,依然是紅白黑三色旗,但中央的綠星被替換成了“古萊什之鷹”。金鷹是穆罕默德出身部落的標志,鷹嘴銜著印有聯邦名稱的絲帶。不過,敘利亞未像埃及和利比亞那樣在國徽上印上自己的國名。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敘利亞發動贖罪日戰爭,突襲以色列,當時敘利亞士兵就是在這面旗幟下作戰。
然而1977年,埃及總統薩達特訪問以色列,成為阿拉伯世界的“叛徒”,利比亞和敘利亞宣布退出聯邦。
“最后的阿聯”
聯邦解體后,敘利亞還是把這面旗幟繼續使用了3年,直到1980年3月29日。這一天,敘利亞重啟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國旗。
有觀點認為,這彰顯敘利亞對阿拉伯統一的承諾,也是對埃及“背叛”行為的一種象征性回應。
Lina Sergie的論文《重述歷史:歌曲、旗幟與敘利亞廣場》提出:老阿薩德通過重復歷史符號,他將納賽爾的"阿拉伯統一"光環嫁接到自己的威權統治之上,以緩解伊斯蘭反對派的壓力。
這也造就了一個奇妙的現象,1961年-1971年的埃及(阿聯)國旗,和1980-2024年的敘利亞國旗是一模一樣的。
2006 年,反阿薩德人士薩福·阿爾·巴拉茲在加拿大發起了一項倡導恢復敘利亞前復興黨時期國旗的運動,促使該旗幟在 2011年之后作為敘利亞反對派的象征重新崛起,并最終在2024年三度返場。
《重述歷史:歌曲、旗幟與敘利亞廣場》一文以“阿拉伯主義 vs. 敘利亞性”形容這兩面旗幟,當紅-白-黑條紋被用于泛阿拉伯運動時,它代表超越國界的理想;而綠-白-黑條紋,則是民族主義的象征。
而隨著“紅白黑雙綠星旗”的退場,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留在世上最后的“遺跡”也灰飛煙滅,從而徹底成為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