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中國人憑借雙手摳出了一條血路,那就是滇緬公路。這條長達1100公里的公路,動用了20萬民工,平均每公里就有6個人倒下,他們長眠于此。滇緬公路是中國抗戰的最后一個輸血管道,1938年完工后,日夜不停地向中國輸送著急需的戰略物資。若打持久戰,日本遲早會因資源耗盡而死在中國戰場。
1942年初,日本先期只派了一個55師團,總計18000余人強攻緬甸。此時,中國已被日本圍得水泄不通,所有港口包括海南島全部淪陷,但中國毫無投降之意,武漢會戰等一系列會戰打得有聲有色,重創日軍有生力量,且裝備愈發精良,這一切都得益于滇緬公路的物資輸送。日軍攻占緬甸,一是為了打斷援助中國的最后一條通道,二是為了占領那里最大的能源基地仁安羌油田。
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日本和英國在一戰時曾是盟友,如今卻在緬甸大打出手。4萬多駐緬英軍面對日軍毫無招架之力,逃跑速度連日軍都攆不上。在瘋狂逃亡印度的路上,英軍第一師及其裝甲第一旅因需要轉到仁安羌炸掉那里的油田,雖炸了油田,卻讓日軍贏得了時間。日軍33師團一部2000多人堵住了英軍的退路,雙方苦戰一整天,英軍陣亡2000多人,丟掉大批輜重,還斷水斷糧。英軍司令亞歷山大實在打不下去,只能放棄突圍,7000多機械化部隊竟坐以待斃,懇求中國遠征軍火速增援解圍。
中國遠征軍司令杜聿明犯難了,能包圍7000多英軍的日軍,少說也有五六千人,而離仁安羌最近的38師的113團才不到1000人,派過去無異于送死。此時,孫立人主動請纓。孫立人是稅警總團出身,這支部隊雖聽起來像治安部隊,實則是國軍精銳中的精銳,比德械師還厲害,由宋子文和孔祥熙一手組建,士兵穿的褲頭都是美國制造。稅警總團曾參加過淞滬會戰,日軍強渡蘇州河時,被孫立人指揮的稅警總團擋住,日軍曾說這是一支中國最難打的部隊,孫立人身中十三彈才退下淞滬戰場。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孫立人的稅警總團8個團抽出4個組建了國軍38師,揮師緬甸。美國弗尼吉亞軍事學院畢業的孫立人被授予中將軍銜。被圍英軍的師指揮官不斷來電求救,孫立人甩開翻譯官,用流利的英文斬釘截鐵地告訴他們:“中國的增援部隊即刻出發,千萬不要投降,我們會戰斗到底,直到救你們出去。”隨后,命令離仁安羌最近的113團火速增援。
實際上,這支英軍已被日軍嚇破了膽,早就想投降。出去打探消息的人發現,被日軍俘虜的300多個傷員已被日軍殘忍地集體割喉,連子彈都省了。被圍的7000多英軍里還有500多記者、傳教士等,聽到這個消息,魂兒都飛了。
接到命令的劉放吾團長率領全團不足千人強行軍,翻越滇緬公路之巔,全員面向北方祭告山川神靈,列隊高呼誓殺倭寇,“我生國死,我死國生”。劉放吾團長指揮全團趁黑渡過平墻河,撲向日軍陣地,憑借平時精良的訓練,與日軍展開廝殺,將生死置之度外。日軍多年來與中國軍隊作戰,幾乎都采取攻勢,充滿驕兵心態,第三十三師團自離開日本后一路橫掃,從未打過敗仗,更沒遇到過敢主動進攻且戰斗力十足的中國軍隊。兵力占優的日軍很快被打蒙了頭,其指揮官迅速調集兵力增援。
劉放吾明白此戰已無退路,只能同日軍決一死戰,指揮各營各連反復沖鋒,不斷打退日軍的瘋狂反撲。他兩次在上海直接面對兇殘的日軍,積累了豐富的對日作戰經驗。此次指揮士兵向日軍發動攻勢作戰,流淌在軍人血液中的戰斗致死精神,使他和增援的112團在英軍戰車及配屬炮兵的掩護下,全團戰士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與日軍殊死相搏。雙方最后打上了白刃戰,日軍仍不敵中國軍人,戰斗到第三天早上,仁安羌被全部占領,鬼子幾乎被全殲。
7000多英軍和500多個記者、傳教士親眼目睹了中國軍人的舍生忘死,一改往日對中國的偏見,毫不吝嗇地給予贊美之詞。仁安羌拯救英軍的消息迅速傳遍世界,英國政府親授孫立人大英帝國司令勛章。在仁安羌大捷發生8個月之后,傲慢的美英老牌帝國分別和中國重新簽訂了平等互惠國書,廢除了舊時所有的不平等條約,包括屈辱的《南京條約》,終結了中國的百年恥辱!
遺憾的是,孫立人后來被莫須有的罪名構陷,在臺灣被軟禁了33年;劉放吾半生以賣煤球茍活,風燭殘年。直到1992年,時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親自去看望已經92歲的劉放吾,她告訴劉放吾已經找了他29年,并再次代表英國政府感謝他當年的英雄壯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