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閔行
嗨!家人們、友友們,休閑時分去哪玩?4月25日起,“今日閔行”版快樂指南來了!閔行文旅商體展新資訊、新場景和新體驗一站獲取,還有小編獨家推薦、互動體驗、不定期福利一網打盡,就在“嗨!閔行”!
假期里,去哪兒玩人少又有意義?正在馬橋文化展示館展出的“絲路遺珍——西夏與馬橋文明的對話”展帶你“穿越古今”,聆聽西夏與馬橋文明的對話!
該展覽以“器以載道”為線索,通過陶文與西夏文、原始瓷與靈武窯、青銅器與金銀器三組文明對話,展現了兩大文化在文化交融、農耕文明以及制陶工藝等方面的共通之處,揭示了長江文明與草原文明在絲綢之路上的深層共鳴。
陶文與西夏文
馬橋文化的陶器上發現了大量刻劃符號,即“陶文”。這些陶文是尋找漢字起源的重要線索,代表了漢字萌生階段的早期文字。
西夏的建立者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榮仿照漢字創制了西夏文字,用來記錄黨項族的語言,將其稱為“番文”,后世稱為“西夏文”。西夏文字的創制完全借鑒和模仿漢字,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的少數民族古文字中,西夏文是最接近漢文的一種。西夏文字和漢字一樣,有偏旁部首,基本筆畫也有漢字的點、橫、豎、撇、捺、提等。
(西夏疆域變化示意圖)
西夏文在當時社會應用十分廣泛,從官府文書、法律條令、買賣文契到文學著作、書典辭書、碑刻、印章、錢幣及佛教經典都曾使用。西夏文的使用延續時間很長,目前所知有確切年代可考的最晚的西夏文文獻是明朝中期保定石刻西夏文經幢,距其創制時間已有460余年。
原始瓷與靈武窯
馬橋文化發現的原始瓷的瓷化率已經達到原始瓷的標準,同時已有了人工施釉的做法。原始瓷是馬橋文化的重要成就,這一技術出現后得到迅速推廣,為東漢以后成熟青瓷的發明奠定了重要基礎,再后來,瓷器成為我們國家的拳頭產品,在一千多年里風靡世界,并塑造了“陶瓷之路”,它有另一個名字,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海上絲綢之路”。
西夏建立后積極學習中原制瓷技術,發展制瓷業,受北宋定窯系、磁州窯系和耀州窯系的影響頗深,逐漸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陶瓷體系。西夏瓷器的種類涉及生產生活、建筑、宗教等各個方面。瓷器裝飾技法上以剔刻花和施白色化妝土為主。釉色多為黑、白、褐三色。紋飾以牡丹、菊花、蓮花等花卉為主。裝燒方法采用頂碗覆燒、支圈正燒等方法。器型以扁壺、經瓶為典型代表。
目前在寧夏、甘肅、內蒙古等地均發現有西夏時期的瓷器窯址,其中較為著名的是靈武窯和賀蘭窯。西夏瓷器從裝飾題材和制作技法上都體現出文化交融的特征,見證了這一時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實。
青銅器與金銀器
馬橋文化發現的青銅器為工具和兵器,是上海地區最早的青銅文化。
西夏的金屬器工藝精湛,紋飾優美,直接繼承了中原熔鑄、鍛造技術,按質地可分為金銀器、銅器、鐵器等,用途涉及貿易、生活、宗教等領域,在紋飾風格和文化特征方面都體現著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馬橋文化展示館
開放時間:9:00—16:00(每周一閉館,節假日正常開放)
地址:北松公路858號馬橋古文化遺址公園內
講解預約電話:64090122
《絲路遺珍:西夏與馬橋文明的對話》
展期:2025年4月21日—6月30日
這個假期
相約馬橋文化展示館
共赴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供稿:馬騰平
編輯/初審:陳依婷
復審:林心怡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