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的生活中,草草應付早餐、邊走邊吃,甚至索性不吃已成為常態,認為一頓吃不好不會有大問題。
早餐到底應該怎么吃?今天一起聊聊這個問題。
01 一日之計,從吃開始
從熱量攝入的角度來看,與參考組(早餐熱量占全天總熱量的20%~30%)相比,低熱量組(小于20%)與高熱量組(大于30%)的體重指數、腰圍、甘油三酯均有增加,“好”膽固醇出現下降。這意味著,早餐這頓飯不能省。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營養科主任、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龔雄輝表示,規律吃早餐有利健康,反之會帶來諸多不良影響。
02 早餐有套高質量公式
一份高質量早餐要食物多樣、搭配合理,李園園表示,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可提煉出一個早餐黃金公式——“1+2+3+1”,只需將食物“套入”其中,便可搭配出一份較理想的早餐。
龔雄輝指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健康成人的早餐熱量應占全天總熱量的25%~30%,建議熱量控制在400~500大卡之間。
03 按健康狀況調整早餐
龔雄輝表示,早餐搭配雖有固定模板,但根據不同的健康狀態,食物的種類、攝入比例也需做細微調整。
早餐可選擇牛奶、雞蛋這類相對低蛋白食物,或豆腐等植物性蛋白質,少吃咸菜、腐乳以及鈉含量高的加工肉制品。
如果病情發展至慢性腎病3~5期,主食要換成紅薯、土豆或相關制品,不宜選擇蛋白較多的米面。
由于腎功能不全患者常合并脂代謝異常,脂肪攝入量也需控制,整體飲食需低蛋白低鹽低脂。
減重人群不僅要吃早餐,還要適當提高蛋白質的占比,可使餐后代謝更活躍,減少肌肉流失。主食可換成南瓜、水果玉米等高膳食纖維的根莖類蔬菜或黑麥面包等粗糧,飽腹感強,有助控制整體熱量。
同時,需控制進餐速度,比如增加咀嚼次數、增加餐間停頓次數,或減小每一口食物的體積。
體力勞動者:高碳水多吃肉
饅頭、面條、米飯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機體的主要供能物質,可迅速分解為葡萄糖;肉中的蛋白質則可為肌肉修復提供原料,因體力勞動者的日常消耗大,需適當增加主食和肉類的攝入量,比如脂肪含量較高的紅肉,以增加飽腹感和能量儲備,讓機體有力氣維持正常工作。
來源:人民日報微信、生命時報
編輯:昭月
責編:李杉
審核:若文
終審:賴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