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CEO黃仁勛,老黃,他說:中美AI差距現在“非常接近”,甚至,他直接表示:中國AI“并不落后” 美國AI!
要知道,老黃過去很少公開這么評價的,難道咱們真的追上來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場沒有硝煙的AI戰爭,到底發生了什么變化?
事情起因要從一份權威報告說起。2025年4月,斯坦福大學發布的AI指數報告指出:2023年中美AI模型性能還差著17.5%,2025直接驟降至0.3%!尤其是大家常用的聊天機器人測試里,差距只剩1.7%。
這是啥概念?這就像賽跑時,你還以為對手領先100米,但突然發現,其實只剩跑兩步的距離了。
特別是,DeepSeek引爆AI界后,不少中國大模型,在國際榜單上直接超過了美國的開源模型,連東南亞的柬埔寨都放棄美國方案,轉身用咱們的開源技術——這說明咱們也開始建立自己的“技術朋友圈”了。
而說到追趕速度,就繞不開華為這個“硬核玩家”。自從美國卡咱們GPU脖子時,是他直接掏出了昇騰910B芯片。性能達到英偉達A100的85%,價格便宜近30%,目前很多關鍵場景都在用。
更厲害的是,華為云的CM384集群,算力達到了300 PFLOPS,直接超過英偉達的GB200。這相當于用“中國芯”搭出了更高效的“數字引擎”。
還有一點,以前咱們總說“生態不如人”,但現在,華為的MindSpore框架開發者已超210萬,連南非、中東的企業,都紛紛加入昇騰生態——那這算不算是在重構游戲規則?
然而,最有意思的轉折,恰恰是來自美國的“神助攻”。美國現在不是連H20芯片都限制出口了么,想著卡死咱們算力。
可結果呢?反而讓國產芯片爆發了:2024年,國產芯的市占率就從5%跳到了18%,寒武紀、地平線這些名字開始頻繁出現在國際榜單上。
黃仁勛心里估計現在也犯嘀咕——自家公司的財路被自己人攔了!以前英偉達在中國市場有40%的營收,現在華為昇騰頂上,2025年一季度市占率漲到35%。
還有個細節值得琢磨:美國頂尖AI人才開始“用腳投票”了。微軟的研究員蘭姆、谷歌的芯片專家陳博士,都來中國來搞研發,2024年就有327名美籍半導體專家加入中企。
還有,中科院也搞出了3nm光子芯片原型,雖然量產還得等,但這種“換道超車”的思路,讓美國突然發現,原來技術壁壘不是鐵墻,而是可以繞過去的獨木橋。
現在想想,黃仁勛說中美AI時,還說AI是“持久戰”,估計其實潛臺詞是:中國不再是跟跑者,而是隨時可能超車的對手。
不過咱們也得冷靜:想想高端芯片制程、EDA工具這些“卡脖子”環節還在那兒擺著,而且華為的昇騰生態和英偉達CUDA比起來,就像新開店和百年老店比客流,還得加把勁。
當然了,也別忘了,當年華為芯片被斷供,大家都覺得沒救了,現在人家麒麟芯片不僅回歸,還在AI算力上打開新局面——這種韌性,才是讓“黃仁勛們”真正感到壓力的地方。
所以,你覺得老黃這頓夸,到底是“狼來了”,還是“咱們真的行了”?歡迎大家點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