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上的吊臂剛勾住“賈科梅蒂”號的纜繩,老張就瞅見艙口露出金黃的豆粒。這是今年廣州港新沙港接的第幾十船巴西大豆?他掰著粗糲的手指算,只記得開春以來碼頭的大豆堆得比往年高了不止一頭。
美國中西部的麥金利農(nóng)場卻像霜打的茄子。782萬公頃土地上的2200萬噸大豆耷拉著秸稈,老麥蹲在田埂上抽煙,煙屁股明滅間都是愁——4月大豆凈銷售額環(huán)比暴跌50%,豬肉更是狂降72%,這些數(shù)據(jù)像重錘砸在他脊梁上。咱中國的算盤打得精。
早在2024年冬天,玉米大豆的進口賬本就翻了新篇,自給和多元進口兩條腿走路,誰也別想卡住咱的脖子。你看2025年2月,巴西大豆到港價420美元一噸,美國豆卻要451美元,光運費和匯率就差出好大一截,擱誰誰不選便宜的?廣州海事局的老李最近忙得腳不沾地。
港區(qū)船舶貨物數(shù)據(jù)庫每天都蹦出新數(shù)據(jù),為了讓大豆船快進快出,他們搞出“四優(yōu)先”的綠色通道,就像給貨輪安了加速器。一季度新沙港接卸大豆量同比漲了48%,碼頭的傳送帶轉(zhuǎn)得飛輪似的,都是咱老百姓餐桌的保障。美國豆農(nóng)的抱怨聲隔著大洋都能聽見。
大豆協(xié)會主席凱萊布說他們還沒從2018年的苦頭里緩過來,現(xiàn)在又要當“犧牲的羔羊”。可這事能怪誰呢?美方一會放軟話一會使絆子,咱早吃夠了朝令夕改的虧,沒個實在的稅策,美國大豆想再敲開中國門,難嘍!
巴西的豆農(nóng)卻笑得合不攏嘴。咱瞅著4月那船3.
8萬噸大豆靠港,就知道他們地里的豆子不愁賣。
6 - 8月船期的巴西大豆到港成本,周環(huán)比又降了20 - 50元,價格優(yōu)勢明擺著,誰會和真金白銀過不去?
這兩年巴西大豆跟長了翅膀似的往咱這兒飛,2023年8月單月就進口909萬噸,占了當月總量的97%,這勢頭誰能擋?有人說美國豆農(nóng)可憐,可咱種地的都明白,市場就像天氣,早晚會變天。
咱中國為啥這么穩(wěn)當?還不是早早就留了后手。
2020年6月從巴西進口1052萬噸大豆創(chuàng)了新高,那時候就看得出咱在布局。
如今匯率、運距、天氣都向著巴西,美國豆在價格線上沒了競爭力,說到底,還是他們自家的政策瞎折騰。美國專家都說特朗普這步棋走輸了。
咱不摻合他們的政治,但咱知道,做生意就得講誠信,老玩虛的沒人待見。現(xiàn)在美國豆農(nóng)著急上火,可咱不能跟著亂了陣腳,糧食安全攥在自己手里,多元進口的路子鋪得開開的,誰也別想拿大豆卡咱脖子。碼頭的大豆正往倉庫運,老張拍拍褲腿上的豆粒,心里明鏡似的:種地看天,做買賣看長遠。
咱老百姓的餐桌要穩(wěn)當,就得像這大豆進口似的,多留幾條路。美國豆農(nóng)的難處咱理解,但市場規(guī)則擺在那兒,沒誠意沒實惠,這生意啊,難做成!
至于未來怎么著?咱且看美方能不能拿出實在的稅策,能不能讓市場回到公平的軌道上。畢竟糧食買賣不是過家家,咱圖的是穩(wěn)當,是長遠,這道理,種地的和做買賣的,都得懂。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