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
正是出行游玩的好時機
但放松享受的同時
一定小心別被它“親”上
禍從天降! 女子公園散步被咬傷
4月29日,安徽桐城市梁女士與丈夫餐后到公園散步消食。行至路邊樹林,一不明物體從樹上徑直掉落至梁女士頭上,她下意識揮左手彈開,卻被狠狠咬了一口,緊接著鉆心疼痛襲來,片刻后手部開始發麻。
梁女士的丈夫趕緊打開手機電筒查看,只見地上躺著一只約二三十厘米長的蜈蚣,場面令人心驚。隨后,他立即撥打110求助。警車開道下,梁女士得以迅速就醫,脫離危險。
如果蜈蚣掉落身上,切勿用手觸碰,應借助物件趕走或用水沖掉。
(醫生: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王傳林)
近期當心! 有醫院一天接診2例
早在4月8日,杭州市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就接連接診2例蜈蚣咬傷患者。
據徐大伯(化名)描述,當日工地下工后,他在水池清洗鞋子,伸手取毛巾擦拭時,突感右手手背刺痛。低頭一看,一條蜈蚣從他眼前爬過。到達醫院時,徐大伯右手已明顯腫脹,伴有疼痛麻木。
圖源:杭州市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訂閱號
醫生查看傷口后,給予止痛、解毒、注射破傷風針等對癥治療,徐大伯的癥狀明顯緩解。
同樣“中招”的還有吳師傅(化名)。當時他光腳下田耕種,不慎被蜈蚣咬到足底,頓時感覺疼痛難忍、麻木不止。緊急就醫后,醫生為他進行了對癥處理。
蜈蚣出沒高峰期 當心“刺客”!
每年4月到10月是蜈蚣活躍期,蜈蚣晝伏夜出,喜陰暗潮濕環境,多棲息在山坡、田野、路旁等雜草叢生處。
蜈蚣咬傷后的嚴重程度與其大小及注入身體的毒汁量有關。
?被中小型蜈蚣咬傷后,皮膚會出現兩個瘀點,伴有紅腫、灼熱、劇痛和刺癢感,一般數天內好轉、消退。部分患者未經有效治療,傷后1個月仍可存在局部腫脹、瘙癢等癥狀。
?若被大型蜈蚣注入較多毒汁,患者可能出現發熱、頭暈,嚴重者會有水皰、紅斑、淋巴結腫痛等癥狀,甚至出現抽搐、全身麻木、昏迷等全身反應。
?部分患者可能發生后續感染,引發敗血癥等疾病。過敏嚴重者可能出現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被蜈蚣咬傷怎么辦? 千萬不要用嘴吸!
01 正確應急處置
保持冷靜,迅速遠離蜈蚣出沒區域。
第一時間用肥皂水沖洗患處10-15分鐘,中和毒液。
對于明顯腫脹處,可冰敷來減輕腫脹和疼痛,注意避免冰塊直接接觸皮膚。
如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應立即就醫。
02避坑常見誤區
切開或徒手擠壓傷口。
用嘴吸吮傷口。
聽信偏方,用草藥、尿液等土方法自我治療,會增加感染及擴散風險。
用繩子綁住患肢,容易造成患肢血液循環不暢,進而導致組織壞死。
如何讓蜈蚣退退退?
1.保持室內清潔干燥,多通風透氣;定期清理墻角、床底等陰暗角落;夜間關好門窗避免蜈蚣入室。
2.如在草叢、陰暗潮濕處行走,應做好個人防護,盡量身著長袖長褲,避免穿涼鞋、拖鞋,以免被咬傷。
3.野外工作者應了解蜈蚣生活習性,盡量避免與其接觸。
“五一”假期快樂出游正當時
國家應急廣播提醒
氣溫攀升
蜈蚣開始頻繁出沒
戶外徒步露營
應盡量避免陰暗潮濕之地
一旦被咬傷
緊急處理傷口時切勿用嘴吸吮
也勿聽信偏方
應立即就醫 對癥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