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要說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是什么?說宇航員大家應該都沒有什么異議吧,航天事業每一個數據都要非常準確才能夠成功,一旦數據錯誤,后果不堪設想。
我們知道風險越大的工作,工資都不會少的,那么宇航員的工資是多少呢?
宇航員的要求嚴苛
自神舟十二號以來,已有數批航天員順利進入太空,執行各項科學實驗,甚至完成了挑戰極限的太空行走。
望著這些遠離地球、在失重環境中履行職責的探索者,人們在為他們的勇氣和貢獻喝彩的同時,心底也難免生出好奇:這樣一份特殊且高危的工作,他們的收入究竟是怎樣的?
畢竟,大多數人的生計依賴于腳踏實地的勞動,而航天員的舞臺卻在九霄之外,他們的薪資,想來與普通人理應有著云泥之別。
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遠非僅憑熱情和勇氣即可,這是一條淘汰率極高的精英之路,以中國為例,最初的選拔對象往往需要具備一流的飛行員資質,并積累數百甚至上千小時的安全飛行經驗,而這僅僅是門檻而已。
體檢標準異常嚴苛,達到“甲等”只是基礎,還需要經受諸如缺氧耐受、抗眩暈能力、心臟負荷極限等一系列醫學和生理測試。
心理素質同樣是重中之重,需要在連續的淘汰環節中證明強大的抗壓和應變能力,據說最初可能從數千人中層層篩選,最終能進入預備役梯隊的不過寥寥數十人。
這一過程耗時漫長,對個人意志和體魄是巨大的考驗,正是這種超乎尋常的選拔標準和訓練強度,鑄就了航天員的非凡性。
既然是這樣萬里挑一、承擔非凡風險與使命的職業,其物質回報理應豐厚,然而不同國家的薪酬體系卻呈現出多樣的圖景。
其他國家宇航員的薪資體系
美國的宇航員薪酬體系則相對公開且層次分明,它明確區分為地球薪資和太空薪資兩部分。
地面工作時的薪酬參照美國聯邦雇員標準,并按宇航員的級別劃定不同檔次,年薪范圍從較低的六七萬美元到十幾萬美元不等。
有資料顯示美國宇航員最低級別年薪約6.6萬美元,而最高級別可達約14.5萬美元,級別的提升帶來的薪資差異便相當顯著。
執行太空任務時,考慮到風險和環境因素,薪酬會在地面標準基礎上有所提高,此外還有額外的任務補貼和軍隊提供的部分津貼,總體來看,美國宇航員的薪資水平在全球范圍內處于較高行列。
俄羅斯的航天員薪資體系,之前顯得有些“寒酸”,改革前,地面工作時月薪最高可能僅約2500美元,執行太空任務時雖有額外補貼,但整體年收入水平與美國同行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甚至有時還趕不上美國宇航員的最低檔地面工資。
較低的收入水平曾引發內部議論,據傳有功勛航天員直接向上層反映過相關問題,不過近年來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對航天員薪酬進行了改革,提高了預備役和正式宇航員的薪資水平。
改革后預備役年收入據說能達到人民幣三十萬左右,而資深宇航員的收入也努力追趕,希望能達到或接近美國宇航員的最低工資標準。
盡管如此,與蘇聯時期航天員曾享有的包括高薪、優質住房和車輛等優厚待遇相比,當前水平仍有距離,不同體系間的差距依然存在。
我國宇航員的薪資
對比起其他國家航天員的工資,我國航天員的薪資構成通常不像普通工薪族那樣簡單明了,它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并可能區分為地面訓練階段和太空執行任務階段的不同標準。
中國航天員的薪酬雖對外保密,但通常認為由基礎工資和各項補助組成,早期的航天員多來源于軍隊體系,因此軍銜高低被認為是影響其基礎薪資的關鍵因素。
補助方面,在地面工作期間已有,進入太空任務時則會顯著提高,以補償極端環境帶來的風險和不便。
雖然官方沒有公開數據,但坊間根據各種線索進行推測,認為中國航天員的年薪大致在人民幣四五十萬到百萬級別之間。
這個數字若與網絡上的流量明星或商業巨賈相比,或許顯得并非頂級,尤其考慮到航天員肩負的國家使命乃至全人類的福祉,以及日復一日的艱苦訓練。
薪酬體系需要完善
薪酬體系的設計,或許總難以完全預見到所有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美國曾有兩位經驗豐富的資深宇航員,原定為期不長的太空任務,卻因故在軌道上被“困”了約九個月。
這是一場意料之外的超期服役,按照他們正常的級別和經驗,年薪應在十幾萬美元的高位,然而令人感到費解的是,在滯留期間,他們的薪資計算并非按更優厚的太空任務標準執行,而是回歸了相對較低的地面工資標準。
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除了每日僅僅幾美元的“雜費”津貼(九個月累計不過千余美元),兩位在太空中承受巨大身心煎熬的宇航員,幾乎沒有因這份超長且風險驟增的“太空加班”獲得額外的物質補償。
有說法甚至提及極低數額的“加工費”,日均折算下來不足人民幣三十元,與他們在太空中面對的生理退化、心理壓力、乃至孤獨寂寞相比,這筆所謂的補償無疑是杯水車薪,甚至被許多人視為“虧到底”的糊涂賬。
盡管他們在滯留期間的總收入(包含正常年薪部分)可能依然可觀,但在那份超期付出的巨大代價面前,額外的微薄津貼顯得如此不匹配,以至于引發了不少美國網友的鳴不平。
這也提示我們,即使在薪資看似慷慨的體系下,對特殊風險和意外情況的考量,或許仍有待完善。
航天員這一職業的高風險、高門檻以及對個人綜合素質近乎嚴苛的要求,決定了他們理應獲得高水平的物質回報。
這既是對他們付出和犧牲的認可,也是吸引和留住頂尖人才、支撐國家航天事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2021-4-14-《俄媒:普京要給航天員漲工資》
紅星新聞-2025-3-19《美宇航員滯留太空9個月,能拿到“加班費”嗎?前宇航員:預計能拿1148美元》
中國新聞網《俄宇航員半年掙15萬美金 美國宇航員工資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