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重】“比黃金更稀有的月球樣品從中國抵達英國。”英國廣播公司(BBC)9日以此為題報道說,近50年來首批被帶回地球的月球樣品,已經以借用的形式抵達英國。這些微小的灰塵顆粒現在被鎖在英國開放大學一處高級別安全設施的保險箱內。該校教授馬赫什·阿南德稱,這一樣品“比黃金更珍貴”。
BBC提到,中國在2020年的嫦娥五號太空任務中采集了這些樣品。當時嫦娥五號探測器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采集了約2公斤月球物質。這是自1976年蘇聯月球探測任務以來,人類首次成功月球采樣,“這讓中國在新的太空競賽中占據了領先地位”。現在,遵循全球太空科學家合作的悠久傳統,中國向全球6個國家7家機構提供月球樣品,以供研究。
為防止污染月壤樣品必須保存在密封瓶內 圖源:BBC
阿南德是英國唯一獲得這種稀有材料的科學家,他說:“這是一份巨大的榮譽,也是一項特權。”阿南德上月底在北京從中方人員手中接過月球樣品,他告訴BBC,“這幾乎就像一個平行宇宙,中國在太空項目的投資方面遠遠領先于我們。”阿南德補充說:“我非常希望這是中國與國際科學家長期合作的開始。我們很多人的職業生涯都建立在阿波羅任務帶回的樣品上,這是一個很好的傳統。希望其他國家也能效仿。”
BBC團隊日前進入阿南德存放月球樣品的實驗室,近距離觀察并描述稱:“在這個高度安全的房間內,環境必須一塵不染,以防止污染樣品。如果地球物質與這些外星物質混合,可能會對阿南德團隊所做的分析造成永久破壞。”對于月球樣品,BBC團隊如是形容:“看上去并不特別,但一想到它來自遙遠的宇宙,就令人心生敬畏。”
阿南德介紹說,樣品總量達到60毫克就足以展開研究。他說:“我們專注于微觀層面的研究,在這個領域,微小的東西也很強大,足以讓我們在未來幾年忙個不停。”BBC稱,實驗室的技術員凱·奈特將是第一個真正處理月球樣品的人。擁有36年巖石處理經驗的她是第一次直接處理來自月球表面的物質。“我非常興奮……也很緊張,樣品不多,而且不容易再獲取更多樣品。責任重大啊!”奈特說。
“在其中一間實驗室里,我們看到一臺由無數管道、閥門和電線組成復雜網絡的機器。”BBC介紹稱,這是一臺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打造的設備,它能夠通過將月壤加熱至1400℃,提取其中的碳、氮及惰性氣體成分。
報道稱,阿南德的團隊將有一年的時間來完成研究。在對這些月球樣品進行研磨和激光處理后,他們希望能夠解答有關月球的形成,以及地球早期歷史等問題。對這些樣品的研究或許能夠證明,月球是由45億年前地球與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相撞后拋出的碎片形成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