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的北京水立方,歡呼聲幾乎掀翻屋頂。
中國跳水隊的“王牌組合”陳芋汐和全紅嬋,以350.88分的絕對優勢拿下女子雙人十米臺冠軍,領先第二名近50分。
而更令人驚嘆的是,僅僅幾個小時后,陳芋汐又在單人十米臺決賽中力壓隊友全紅嬋,一日之內將兩枚金牌收入囊中。
這一天,她不僅證明了自己“雙冠王”的實力,更讓“跳水皇后”的稱號實至名歸。
站上跳臺、起跳、轉體、入水——陳芋汐和全紅嬋的動作像復制粘貼一樣整齊。
這場雙人賽的勝利看似輕松,但背后的故事并不簡單。
賽前,兩人甚至沒來得及系統訓練全部五個動作。
陳芋汐賽后笑著說:“我們搭檔太多次了,閉著眼睛都能配合。”
這種默契,是從東京奧運會開始一點一滴磨合出來的。
雙人跳水的核心是同步性。
哪怕0.1秒的誤差,都可能讓分數大打折扣。
陳芋汐作為搭檔中的“姐姐”,主動承擔起調整節奏的責任。
她曾坦言:“全紅嬋天賦高,但經驗少,我得帶她穩下來。”
而全紅嬋也直言不諱:“雙人賽只要金牌是中國的,誰贏都一樣。”
這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讓她們在國際賽場上幾乎“壟斷”了所有大賽金牌。
就連對手都心服口服。英國選手圖爾森賽后感嘆:“我們看中國隊的視頻學習,但她們的動作像藝術品,我們只能爭銀牌。”
如果說雙人賽是“默契的勝利”,單人賽則是“心理的較量”。
在稍晚進行的女子單人十米臺決賽中,陳芋汐上演了一場教科書級的逆轉。
預賽中,全紅嬋以390.40分領先,陳芋汐落后16.75分。
但決賽中,全紅嬋在6243D動作上出現失誤,陳芋汐抓住機會,以419.35分反超奪冠。
這場勝利的關鍵,在于陳芋汐的穩定性。
從巴黎奧運會到世界杯分站賽,她多次在逆境中翻盤。
比如加拿大站決賽,她在落后18分的情況下,憑借最后一跳的86.40分逆風翻盤。
這種“大心臟”并非天生,而是源于日復一日的苦練。陳芋汐曾說:“我和全紅嬋互相較勁,才能逼出更好的自己。”
19歲的陳芋汐,早已不是初出茅廬的小將。
她經歷過發育關、傷病和輿論壓力,甚至被貼上“千年老二”的標簽——在巴黎奧運會前,她多次輸給全紅嬋。
但這次雙冠,徹底打破了質疑。
成功背后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付出。
陳芋汐每天訓練6小時,水下動作要反復調整以應對身體變化。
她和全紅嬋還會互相糾正動作,分享應對傷病的經驗。
而場外的她,同樣在成長——進入同濟大學學習運動訓練專業后,她甚至能用英文接受采訪。
跳水隊的訓練館里,陳芋汐和全紅嬋的互動總能讓教練會心一笑。
這次比賽,她們設計了“小天鵝”式入場動作,手拉手蹦蹦跳跳上臺;領獎時,全紅嬋偷偷給陳芋汐整理頭發;發布會上,兩人說到默契處忍不住相視大笑。
這些細節,讓人看到頂尖運動員的另一面——她們不只是爭金奪銀的機器,更是有血有肉的年輕人。
巴黎奧運會上,陳芋汐抱著崴腳的全紅嬋走向更衣室的畫面,至今讓網友感慨:“這才是真正的隊友情。”
陳芋汐的一日雙冠,不僅是個人的榮耀,更是中國跳水隊整體實力的縮影。
從高敏、伏明霞到郭晶晶,中國女子跳臺的傳奇從未中斷。
如今,陳芋汐和全紅嬋接過了接力棒,用“水花消失術”續寫新的篇章。
正如陳芋汐所說:“金牌屬于中國,這才是最重要的。”
未來,這對“雙子星”還將繼續較量、共同進步。
而她們的故事也告訴我們:真正的冠軍,不僅要有頂尖的技術,更要有直面挑戰的勇氣和互相成就的胸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