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呀,這里是半生暖語。
《淮南子》有云:“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50歲,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分水嶺。
有人將這段歲月比作一座湖泊,表面風(fēng)平浪靜,水面下卻暗流涌動。
而匯入這座大湖的,有四股暗流——
一道連著血脈的來處、一道通往親情的歸途、一道橫在經(jīng)濟的長河、一道卡在身體的隘口。
有的人在這里淬煉成金,更多人卻在此碎成齏粉。
這十年,這四道最難熬的坎,熬不過去是劫難,跨過去了才是修行。
1、父母離去的坎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余生盡是歸途。
這句平平淡淡的話,道盡了人到中年面對父母老去的無盡悲哀。
年輕時總以為時間還長、機會還有,下次再回家看爸媽。后來才懂,父母的時間其實遠沒有我們想象得多。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句話對有的人來說,比山還重。
它是電話那頭長久的沉默,是春節(jié)空蕩蕩的飯桌,是再沒有人無條件包容你的過錯……
《目送》里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深以為然。
所以對于50歲的人來說,這一道坎,是親情的倒計時,更是生命的必修課。
如何讓這份告別不留遺憾,把人的后半生分成了不同的模樣。
2、兒女遠離的坎
一直以來,都對曾經(jīng)央視的一個公益廣告記憶猶新。
知道孩子要回來,老人做了一桌飯菜,結(jié)果飯點孩子們還沒回來,打電話去問時,卻說有事回不去。
老人嘆氣,“忙,都忙。忙點兒好……”
曾經(jīng)黏在身上的小棉襖,如今打電話吵不過5分鐘;視頻成了奢侈的問候,回家成了難得的相聚。
就連爭吵,也變成了奢侈品。
這第二道坎,是親情的距離,更是歲月的無奈。
你無法改變,只能讓自己的等待中慢慢釋懷。
3、經(jīng)濟拮據(jù)的坎
月薪三萬撐不起一個家,月薪八千養(yǎng)不起一場病。
人到50,錢包就像漏水的桶,桶里的水永遠不會增多,卻通過不同的窟窿不斷往外流:
兒子的房貸、孫子的補習(xí)班、老伴兒的醫(yī)療費、各路親戚的紅白喜事……
你撓禿了頭也沒辦法從兜里多變出一個鋼蹦兒。
而更多時候,你挖空心思變出了一個鋼蹦兒,卻發(fā)現(xiàn)生活給這個家留下的,是一個永遠填不滿的大窟窿。
年輕時總說“錢能解決的事都不是事”,如今你才懂“沒錢時再小的事都是事”。
這第三道坎,是生活的壓力,是現(xiàn)實的殘酷。
它像一條冰冷的蛇纏在脖頸,我們只能閉著眼假裝它不存在,認命的活下去。
人過五十,這三道坎就像命運的收費站,有人交費過關(guān),有人終身滯留。
我們無法逃避,只能勇敢面對。
親愛的朋友,此刻你正站在哪道坎前凝望遠方?不妨在評論區(qū)寫下你的故事,讓我們在文字里互相攙扶,溫暖前行。
或許,你的故事,正是別人的指路牌。
這里是半生暖語。
走過半程山水,方知人間滋味。若恰好到了這里,不妨留個關(guān)注。愿我的只言片語能成為您窗前的月光,不耀眼,卻剛好照亮歸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