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暖晝長,萬物繁茂”,時間過得飛快,不知不覺,春天已經過去,夏天的風已經吹過來了。5月5號將迎來今年的立夏節氣。立者,建始,開始也;夏的本意為大也,這里引申為萬物長大。而立夏以后,萬物將進一步轉變為迅猛生長的模式,南北各地都綻放出繁榮的景象。
立夏屬“四立”節氣之一,其屬于二十四節氣中最先被確立下來的節氣之一,在民間被視為傳統節日一般,所以古時將其稱為“立夏節”,屆時民間會舉行隆重的儀式,來迎接夏季的到來。與此同時,在立夏這天,還流行著諸多的習俗,諸如嘗新,稱重,拴立夏蛋等,這些是人們在順應自然中所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智慧,反映出了人們對于這一節日的重視。
夏季為一年中最為漫長的季節之一,其最顯著的特點便是悶熱潮濕,這樣的氣候適合植物們的生長,但是對于我們來說卻顯得難熬。所以在立夏來臨之際,我們也要提前做好準備。牢記:1不穿,2不吃,3人要“躲夏”,下面就來看看分別指什么吧~
1不穿
不穿不透氣的衣服
四季變換,不同的季節氣候不同,在衣著上也要有所區別。夏季溫度升高,人們時常流汗,這是身體散熱消暑的一種方式。所以屆時要穿著寬松透氣的衣服,比如棉麻材質,其可以使空氣自由流通,幫助皮膚呼吸,減少汗液的積累,給人以清涼之感。同時這樣的材質往往具有良好的吸汗性,可以保持皮膚干燥,減少細菌的滋生。所以說立夏以后要盡量穿著透氣的衣服,而要避免選擇聚酯纖維,尼龍,滌綸等透氣性差的衣服。
2不吃
不吃不新鮮的食物
進入立夏時節,天氣逐漸變熱,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的食欲往往受到了考驗,到了飯點也沒有胃口,不想吃飯。所以屆時在食物的選擇上首先要新鮮,其味道更加鮮美,更能引起食欲。同時夏天溫度高,微生物細菌活躍,食物的保存相對比較麻煩,若是放得時間長了,不僅新鮮度下降,還有可能會變質,滋生細菌,那么這樣的食物則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甚至食物中毒等,所以說夏季不吃不新鮮的食物。
不吃辛辣的食物
夏日里,天熱流汗多,人們的代謝旺盛,身體上的消耗其實是比較大的,屆時需要按時吃吃飯,同時也要吃得講究一些,來保證營養以及能量的供給,才能避免讓身體變得日漸消耗。而辛辣油膩的食物,雖然可以刺激味蕾,引起食欲,但其對于我們的口腔黏膜,食道,胃黏膜也同樣比較刺激,屆時容易引為灼熱感,也不利于腸胃消化。同時夏日里吃辛辣的食物,無異于火上澆油,令體內的燥火更旺。所以說夏天要少碰辛辣的食物。
3人要“躲夏”
老人
不同的年齡階段,身體的狀況大不相同,對于老年人來說,體內代謝變慢以及身體各項機能的下降,使得身體的的抗病能力以及適應能力也會比較差,在對抗夏季的高溫,悶熱氣候時,往往會顯得力不從心。所以對于老人來說,度夏需要更加注意。在立夏來臨之際,要注意“躲夏”,遠離高溫,避免憂思,注意休息。
小孩
“掛了立夏蛋,小兒難疰夏”,在立夏的傳統習俗中,講究為孩子掛上立夏蛋,以此來祈禱孩子可以平安健康度夏。孩子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身體各方面也并未發育成熟,加上夏季里食欲差,容易身體消瘦。所以在立夏當日也要“躲夏”,避免在高溫時間段外出,同時也要多吃營養的食物,保證足夠的睡眠。
情緒易波動的人
相比之下,情緒易波動的人更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情緒大起大落。而夏季外界溫度高,燥氣橫行,人們原本就容易心煩氣躁,吃不好,睡不香,對于情緒易波動的人來說,更容易焦慮,煩躁。所以說這類人在立夏也需要“躲夏”,盡量待在安靜清涼的地方,調整情志,保持平和舒暢,才能順利地度夏。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