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前幾天我跟我媽因為雞蛋還小爭論了一下。起因是冰箱里那盒雞蛋,擺得都快忘了,結果一打開聞見一股怪味。我媽理直氣壯地說:“雞蛋還能壞?小時候一放半個月也沒事!”可我心里直打鼓——難道雞蛋是真的能“百毒不侵”嗎?
我是不信邪,立馬上網查了一通,結果直接驚掉下巴!雞蛋在夏天常溫下的保質期,居然只有7天?甚至很多專家還比這說得更嚴一點,3-5天!這可和我平時的認知差遠了,瞬間懷疑自己這些年是不是一直在“冒險”吃雞蛋……
其實雞蛋陪咱們中國家庭也算是“國民食材”了,不管你是北方吃面還是南方愛粥,雞蛋真是萬能百搭。小時候早餐攤那個咸鴨蛋夾饃,或者一碗溏心荷包蛋,光聞味兒都能流口水。要說蛋和中國人的關系,還真少點不了:不管逢年過節,福袋里必有雞蛋,結婚時的紅蛋、長壽面上的荷包蛋,“蛋”是吉利的象征。
說到這里我忽然想起老家那種“走地雞”生出來的蛋,帶著點泥巴,殼是淡青色,比超市買的那些“規整雞蛋”看著還親切。以前覺得山雞蛋、土雞蛋一定比普通雞蛋牛逼多了,后來有回我還追著買貴價蛋,后來發現好像也沒差那么多?偶爾買回家剝著吃,沒覺得多么濃香,雞蛋還不敢久放,因為“貴的更容易壞”這種魔幻話題,我們全家都討論過。
說雞蛋保質期短到底坑不坑人?我覺得吧,這真得分季節、分保存方式。前陣子我采訪了一位食品安全科普達人(是個粉絲在評論區安利的),她跟我說:“雞蛋不是永遠安全,尤其夏天,常溫不敢托大。三五天最多,別嫌囤起來省事,實在不行就冷藏。”所以我現在的買蛋邏輯,能冷藏絕不常溫,有時候甚至直接拆散裝冷凍——打湯煎蛋照樣新鮮,關鍵不怕壞。
其實選雞蛋也是個小技巧活兒。我現在總結幾點,供大家做個小參考(都是親身經歷濾過的哈):
摸一摸、看一看。別貪超市打折一大盒,除非家里人多消化快。買小包裝,雞蛋殼摸起來有點粗糙感、細小粉塵才自然。太光滑的,有可能是清洗過了,用起來要趕緊冷藏。
別追“完美無瑕殼”。蛋殼有點小疤小點才是“正經蛋”,完全發亮反倒要警惕。雕蟲小技之王——敲一敲,壞蛋都能聽出來。
蛋塵和蛋腔是門藝術。有時你會發現雞蛋有點腥味、表皮黏,十有八九不新鮮。能聞出來的雞蛋“香味”,大概率都不是什么正經香氣,反而要小心。
養成“水測法”的好習慣。買回來的雞蛋,尤其是之前沒吃完的,可以倒水里測一測。完全沉底是好蛋,站立、浮起的別再猶豫,早點消滅掉。
收好票和生產日期。超市三無袋裝蛋、低價散蛋,盡量少買。正規品牌的生產和保質期都寫得明明白白,清楚心里才不慌。
別迷信網紅”水煮蛋神器或蛋新鮮棒。我還是覺得傳統“看、聞、摸、晃”一條龍,勝過什么小家電。這都是經驗沉淀,朋友們信我~
有一次特別逗,我家小朋友跟著我做水測實驗,看蛋們一個個泡澡。他指著浮起來那顆說:“媽媽,這顆雞蛋在游泳呢!”我一笑,準備打給他做蛋羹。結果一剝殼,差點被那個刺鼻的味道辣退三米。小朋友一臉震驚:“它變成臭蛋啦?” 就這,娃可記住了:雞蛋也不能“長命百歲”,食物都有自己的“黃金期”。
還有,雞蛋雖然是廚房里的“萬能原料”,貴的、便宜的輪著吃,但我個人從不主張囤一堆。實在吃不掉,也別硬湊便宜灌蛋液冷凍,口感肯定打折,容易腥——這事兒真不騙你。
我現在已經徹底從“永動蛋迷思”里走出來了!雞蛋這種神奇小東西,真正的美味其實來自新鮮和安心感。早餐一口香濃煎蛋或者蛋羹,無異味,蛋黃能立,蛋清不散,才是對生活最大的尊重~
小小雞蛋,門道還不少。希望大家都能買到心水好蛋,吃得健康,吃得放心。你有沒有什么“蛋界玄學”或者保鮮妙招?歡迎評論區分享一下,讓愛吃蛋的朋友們都沾沾你的人品(狗頭)。家里的雞蛋多了,記得偶爾互相提醒一句:“咱雞蛋新鮮嗎?”——一句話,有溫度也有味道。
期待買到更多新鮮好蛋,也盼著商家都能把關,把安全感盛進一顆小小的雞蛋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