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爺蹲在田埂上,盯著天擦汗,麥粒灌漿期最怕變天。
可廣播里說今晚北風轉南風,緊跟著雷暴要砸下來。他捏著半干的麥穗嘆氣,上回下雨還是十天前,地頭裂縫能塞住指縫。
中央氣象臺的消息敲得人心慌:5號到6號,魯西北先落雨,接著魯中、半島跟著“潑”。說是雷雨里夾著短時暴雨,個別地方一小時能灌20毫米,還可能甩出冰雹。
蘭陵的老李頭卻掰著指頭笑,他家地里上周剛喝了37毫米雨水,麥穗鼓得像小包子。“麥熟一晌,雨貴如油”,可這雨要是帶著雹子,麥穗頭都得被揪掉。煙臺的王大姐望著果園犯愁,蘋果剛坐果,指甲大的青果經不住大風刮。
天氣預報又說,除了魯西南、魯南,全省都能沾上雨,旱了許久的玉米苗總算有盼頭。
但莊戶人心里都有本賬:去年雹子砸爛半畝桃,至今想起還肉疼。眼下小麥正灌漿,雨水足了粒飽滿,可雷暴一來,稈子扛不住就得倒伏。“前晌晴后晌雨,老天跟咱打太極”,村口的老把式蹲在碾盤邊,吧嗒著旱煙搖頭。
數據擺在那兒:今年全省平均降水量75.4毫米,比常年多了9%,按說不算旱。可聊城、菏澤的地還是干巴巴,麥苗蔫耷耷的,等著這場雨救命。
反倒是臨沂、棗莊的洼地犯難,排水不暢的話,新栽的棉花苗要泡湯。
爭議就像這忽南忽北的風,吹得人迷糊:該盼雨還是怕雨?
有人說雷暴能解旱,有人怕極端天氣毀莊稼,田里的收成從來都靠天吃飯?我瞅著天氣預報翻來覆去調,咱莊戶人還是得多看天,老輩傳下的“東虹云彩西虹雨”,至今還靈驗。你看那燕子低飛掠過場院,螞蟻正往高處搬家,老人們說這是雨要來的兆頭。
可到底是“及時雨”還是“災星”,只有等雨點砸在地上才知道。就像張大爺說的:“天老爺賞飯吃,也得咱自己把算盤打精——該蓋的防雹網趕緊支棱起來,該清的排水溝趁早扒拉開。
”這場雷雨注定不平靜,盼雨的地頭有人笑,怕災的果園有人愁。但不管怎樣,農時不等人,小麥灌漿、果樹坐果、玉米出苗,哪一樁都耽誤不得。“人勤地不懶”,就算天公不作美,咱多操點心,總比干等著強。
末了再瞅眼長遠:天氣預報說18號、21號還有兩輪雨,小到中雨為主。可誰知道中間還會不會變卦?莊戶人的日子,就是在這盼與怕之間,把種子埋進土里,把希望扛在肩上。
天老爺的脾氣難琢磨,但咱種地的人心里得有譜:該防的防,該搶的搶,收成攥在自己手里,才最踏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