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推進,互聯網的普及、大數據的應用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都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學習方式,也給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挑戰。
挑戰之一,“信息繭房”或影響青年價值觀的塑造。信息爆炸時代,各種思想相互碰撞、各類信息良莠不齊,直接沖擊著青年學生的價值取向。一方面,多元思潮拉長了青年學生的價值光譜,網絡信息的泛濫和碎片化使得一些人難以篩選和整合有效信息,從而迷失在信息浪潮之中,無法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另一方面,互聯網平臺依托大數據算法,構建用戶畫像,過濾掉用戶不感興趣的內容,精準推送個性化信息,由此形成“信息繭房”,導致“信息超載”和“認知窄化”現象。
挑戰之二,“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依賴癥”易引發學生主體性的弱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方興未艾,如DeepSeek、ChatGPT、豆包等AI工具已深度嵌入廣大學生的學習場域,AI技術為思政教育的變革創新帶來了無限可能,但也存在著一定隱憂。借助AI工具強大的信息整合能力和內容生成能力,不少學生患上了“AIGC依賴癥”,選擇將思考的過程完全“外包”給AI工具,“AI撰寫結課論文”“AI生成文獻綜述”等現象頻頻出現,挑戰了學術誠信的底線,也消解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顯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全面發展。
挑戰之三,“技術至上”或加劇技術理性與人文價值的沖突。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推進,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腦機接口、基因編輯等前沿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破人們的認知邊界,科技發展在創造巨大社會價值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科技倫理挑戰。技術崇拜導致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為追求“科學性”而過度依賴量化分析,如社會學研究片面強調大數據建模,卻忽視田野調查中的人文互動等。“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毋庸置疑,但越是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越要警惕技術理性對人文價值的僭越,越要清醒地認識到人文精神才是引導“科技向善”的重要前提,在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今天,對學生科技倫理素養的培養尤為重要。
在積極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進程中,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思政課要堅持守正創新,就要主動擁抱技術變革,積極探索以數智化賦能思政教育的實踐路徑,也要牢牢把握育人本質,注重對學生“心靈的培養”“認知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基本能力的培養。
以“情”鑄“明辨”之基,筑牢數智時代的價值防線。思政課要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面對多元思潮要學會辨別哪些是樂觀積極的,哪些是消極負面的,哪些是要廣泛傳播的,哪些是要堅決摒棄的,自覺認識并抵御信息洪流中各類不良價值觀的影響。比如,一些歷史虛無主義者打著“還原歷史真相”“深刻反省歷史”“重新評價歷史”等旗號,肆意夸大事實、隨意裁剪歷史、提出各種“顛覆性”的結論。思政課教師要發揮價值引領的關鍵作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理論功底,以及與時俱進的數字素養,引導學生辨別歷史真相,堅定歷史自信。要時刻關注數智時代青年學生價值觀發展的新特征、新變化,因事、因時、因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升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做到“啟智潤心”,防止學生在技術浪潮中迷失前進的方向。
以“知”啟“慎思”之智,堅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面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數字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思政課要幫助學生提升認知能力、發揮主體作用,離不開制度保障與課程建設的協同發力。一方面,要積極推動相關政策規定的有效實施,強化監督管理力度,明確AI工具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邊界,實現“把算法關進制度的籠子”。另一方面,要順應教育數字化趨勢,在思政課中設置相關專題,提高學生對正確、合理、規范使用AI工具的認識,引導學生建立科學的AI觀念,實現數智技術真正賦能學生的學習過程,切實提升學生在AI輔助學習場景中的自主性與獲得感,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克服“技術依賴癥”,發揮主體性作用,并養成良好的學術習慣。
以“踐”立“篤行”之范,培育協同發展的時代新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強化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協同”。推動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協同發展,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趨勢,聚焦練好學生的“基本功”,思政課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的培養緊密結合,積極探索構建科技倫理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發展的育人體系,從而培養出既能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又能守好科技倫理底線、既掌握技術工具又具備人文反思能力、既能助力科技強國建設又能引導“科技向善”的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復合型人才。
(付麗莎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秦子淇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