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舒海峰準時打開琴蓋,修長的手指輕輕放在琴鍵上方,對著臺下微微一笑。悠揚的琴聲流淌在重慶市九龍坡區一家餐廳。
很少人知道,臺上演奏的帥氣小伙獲過多項國際大獎,是鋼琴大師郎朗的愛徒,同時也是一名孤獨癥青年。他即將迎來20歲生日,這20年追光之路布滿荊棘,卻阻擋不了他在琴聲中勇敢地逆風而行。
哪怕是“星星的孩子”,也要做夜空中最閃亮的那顆星。
不屈服命運的宣判 尋找黑夜里的光
眼前的舒海峰眸子里有光,站得筆挺,帶著明亮的笑容。如果要說他跟同齡人有什么不一樣,那或許是特別有禮貌,特別謙遜,說每一句話都會很認真。
很難想象得到,三歲那年,舒海峰被確診為孤獨癥。
“存在注意力缺陷,沒有主動語言,伴隨著手部神經發育障礙等問題,要做好一輩子陪伴的準備……”醫生在診斷書上冷靜地寫下評語。
命運的判決,對全家人來說都如同一個噩夢。但父母和長輩們做了決定:不逃跑,不放棄,在黑暗中尋找光亮。“我們的孩子與眾不同,但也是上天賜予的一份禮物……”
從此,科學干預、康復訓練、無數次的嘗試與失敗,成為他們生活的全部。外婆帶著海峰遠赴青島接受系統訓練;媽媽辭掉工作,兩地奔波,只為多陪伴孩子。
在每天的日記里,葛芳芳從不寫痛苦,只寫每一個微小的進步——“今天他會玩沙子了。”“今天他拉著我的手,看了我一眼。”那些在常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對這家人來說,卻彌足珍貴。
對孤獨癥孩子來說,就連正常說話也并非易事。為了鍛煉聲帶,海峰從小練習吹紙片、吹蠟燭。四歲那年,海峰第一次聽到鋼琴聲,便停下了腳步,怔怔地站著,眼里閃爍著從未有過的專注。
抱著一線希望,家里買了一架鋼琴,作為輔助干預手段。海峰的音樂之路從此悄然開啟。
奇跡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
海峰學琴,比普通的孩子艱難太多太多。
因為肌無力,他的手指一直是卷曲的,連豎大拇指的動作都無法完成;因為注意力難以集中,會有不停跑圈、推拉門、開關抽屜等孤獨癥孩子特有的刻板行為;一首簡單的練習曲,要反復彈上百遍。
家人陪著他,一個音一個音地摳,十年如一日;晚上等海峰睡著了,外婆給他的手指一根根按摩,幫他慢慢舒展開。
最初就在小區一戶教鋼琴的老師家學琴。“我們啥也沒想,不期盼他學得多好,只知道他每次上課后都沒哭,這就已經很好了。”葛芳芳說。
直到9歲時,海峰才學會了識譜、將手指立起、增加手腕力量等。
在練琴這件事情上,舒海峰懂事得讓人心疼。除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他還會自己在網上找曲子練習。每天練琴4至6小時,一年365天,逢年過節,甚至生病都從未間斷。
10歲,舒海峰第一次參加中國音樂家協會鋼琴十級考試,家人不能陪同,他深吸了一口氣,勇敢地第一次走進封閉考場,獨立完成了考試。
成績公布,通過!全家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淚流滿面,他們深知這一切有多么不容易。
當海峰第一次知道自己是孤獨癥患者……
舒海峰7、8歲時,葛芳芳帶他去辦了殘疾證。平時的生活很簡單,彈琴、上學,通過長期康復訓練,他和大多數孩子看上去并沒有差別。
直到有一天,小區里有位奶奶問葛芳芳:“為什么你家孩子走路有點‘飄’?”原來,因為患病的原因,海峰腿部神經發育存在一些問題。
這時,12歲的舒海峰才意識到自己跟別人是不一樣的。
葛芳芳沒有瞞著孩子,回家后她拿出殘疾證,告訴兒子什么是孤獨癥。男孩哭了,他不敢相信自己是“殘疾人”,是“孤獨癥”。葛芳芳心疼地摟著兒子一起哭,但她也明白,兒子必須要經歷這一刻的痛苦。
哭過以后,媽媽對舒海峰說:“如果你希望看起來跟別人一樣,那以后就要多加練習,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海峰點點頭,于是,他們一起去公園、街上觀察不同人行走的方式,反復訓練。海峰每天堅持做一百個深蹲,葛芳芳也陪著一起做。
十幾年的走路習慣被改過來了!海峰不僅能正常走路,而且每一步都走得很有力。葛芳芳非常驕傲,“你看,他現在走路的樣子特別帥,對吧!”
2014年,海峰進入“郎朗的音樂世界”鋼琴培訓,更是如魚得水。在三四百名小學員中,每年都能拿到獎學金,得到了郎朗父親的關注和指導,還會單獨布置作業。“別人是學曲子,海峰是吃曲子!他一點也不比別的孩子差,在鋼琴方面,甚至更強!”郎爸的話鼓勵了舒海峰一家。海峰更是沒日沒夜地練琴。13歲時,他因優異成績入選“郎家軍”,得到郎朗的指導,此后還多次擔任郎朗全國巡演嘉賓,來到有數千人的舞臺演奏。
走上世界舞臺 與郎朗合奏
舞臺,是舒海峰心里的星辰大海。
2021年,北京冬奧倒計時300天慶典。16歲的舒海峰受邀與恩師郎朗四手聯彈《匈牙利舞曲第五號》。郎朗驕傲地向全世界觀眾介紹海峰,“他是我非常佩服的人……”
臺下掌聲雷動。臺上的少年神情專注,手指在琴鍵上飛舞。
“這是屬于他的高光時刻……”葛芳芳在后臺看得熱淚盈眶。她早已悄悄脫下高跟鞋,屏息凝視,生怕不小心發出一絲聲響打擾到兒子。
而舒海峰的人生高光遠不止于此。
2023年12月,他送給了自己一份珍貴的新年禮物:在廣州舉辦了人生首場個人鋼琴獨奏音樂會。
十五首曲目,四個月苦練,每一首都爛熟于心,演奏時連譜子都不用帶。演奏到激昂處,舒海峰眉眼堅定,手下利落;婉轉處,他如沐春風,琴聲溫柔纏綿。
他坐在燈光璀璨的舞臺中央微笑著,完全沉浸在屬于自己的世界里。人群中有觀眾默默落淚——因為他們看到一個曾被命運宣判了“無期”的少年,靠著熱愛、努力和親人的陪伴,穿過了無邊黑暗,綻放出自己第一無二的光芒。
在音樂廳中央,在萬眾矚目中,舒海峰終于成為了那個最閃亮的自己。在醫生寫下診斷書時,葛芳芳完全沒有想過舒海峰能夠取得這樣閃光的成績。但她也清楚地知道,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跡,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
用琴聲點亮黑夜 做最閃亮的那顆星
2021年7月,一家人商量后,決定在海峰的社交平臺賬號主動加上孤獨癥的標簽,并時常分享他練習鋼琴的過程,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希望海峰的故事能給其他孤獨癥家庭帶來信心和希望。”葛芳芳說。
視頻記錄下海峰成長過程中的一點一滴。
在高鐵站,海峰剛學會用證件取車票,這時來了一位老大爺求助,他笑容滿面地幫老人取票,彬彬有禮地遞過去,對方一個勁地道謝。
兩年前,18歲生日那天,舒海峰和媽媽商量后,一起將社交賬號的名字由“孤獨癥鋼琴少年舒海峰”改為“陽光舒海峰的鋼琴世界”。
孤獨癥不再是海峰身上的標簽,他已經成長為一個眼有星辰大海,心有繁花似錦的陽光青年。
如今的舒海峰,不僅可以獨立出門,照顧自己,還有了一份固定工作。一家人從深圳搬來重慶定居,一家自助餐廳聘請海峰為專職鋼琴演奏師,他每天都要去餐廳工作半小時到1小時。
臺下熙熙攘攘,大家都忙著享受美食,即便聽海峰演奏的顧客寥寥,他依然認真地彈好每一首曲子。因為他知道,音樂是自己的使命。
工作和練琴之余,健身、教課、練吉他……舒海峰用自己的方式,一點點拓展生命的寬度,傾盡所有的力量用心地去生活。
第一個月領到工資,他請全家人吃了一頓柴火雞。“今天我請客!”他主動跑到收銀臺前,付了201元。海峰開心地舉著手機,將結賬后的付款頁面展示給媽媽看。男孩純凈的笑容和媽媽充滿自豪的語氣讓人動容。這個暖心的舉動收獲了眾多網友點贊,“真是懂感恩的小伙兒!”“難以想象這居然是孤獨癥孩子,好優秀好陽光啊!”這不是一頓普通的飯,而是一個孤獨癥家庭在歷經命運的絕望和艱辛后,收獲到生活給予的閃光的獎牌。
今年春節,海峰為家人們準備了紅包和祝福,送到他們每一個人面前,深深地鞠躬感謝。“外婆辛苦了!”“爸爸辛苦了!”
未來還會有多少挑戰,他們無法預知。但對舒海峰來說,一首鋼琴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兜兜轉轉,只要堅定彈下去,就是一曲獨一無二的華美樂章。
他用一雙手,一顆心,譜寫了一曲最動人的青春之歌,“哪怕我的前方是布滿荊棘的道路,也要勇敢走下去!”——這就是當代青年的力量。
上游新聞紀文伶 鄒飛 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