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7月22日,諾門坎草原的風卷著草浪。日軍幾萬步兵伏在草叢里,鋼盔邊緣掛著野花。他們等待炮兵炮擊后發起“豬突”進攻,枯草下的散兵坑只挖了半人深。
朱可夫望遠鏡里閃過異動。“炮兵向可疑區域概略射擊。”他對著步話機下令。蘇軍陣地隨即騰起炮口焰,加農炮、榴彈炮撕裂空氣,在日軍埋伏區織出三道火網。
“炸傷半徑50米,這幫人躲淺坑等死。”蘇軍炮兵連長叼著煙調整標尺。第一波炮彈落地時,日軍第72聯隊的士兵正用刺刀挑開飯團包裝紙。氣浪掀飛草皮,淺坑瞬間變成墳墓,尸體因內臟震碎泛著青灰。
炮擊持續到黃昏。小松原師團長在指揮所攥緊電報:“第72聯隊僅剩200人,其他部隊傷亡六分之一。”參謀建議還擊,他拍桌怒吼:“節約彈藥!留著攻核心陣地!”
深夜的日軍戰壕里,傷兵哼唧聲混著血腥味。鬼冢初義摸了摸身邊僵硬的尸體,死者是同鄉,上午還說打完仗要去新京(長春)開面館。月光照亮散兵坑邊緣的鋼盔,像撒了一地慘白的骷髏。
7月23日清晨,58架日軍飛機轟鳴著掠過草原。埋伏的步兵揚起沙塵歡呼,卻見天際涌來黑壓壓的蘇軍機群——200多架伊-16、伊-15戰機展開格斗隊形。
“是蘇聯人的‘黑色死神’!”日軍飛行員山田中尉話音未落,一發曳光彈擊穿座艙。空戰只持續20分鐘,草原上散落著燃燒的零式戰機殘骸,日軍飛行員尸體掛在樹梢,防風鏡里映著跳動的火焰。
炮兵司令內山英太郎猛砸地圖:“給我開炮!”76門日軍大口徑火炮怒吼著噴出火舌,5000多發炮彈砸向蘇軍陣地。觀測員報告:“命中目標!濃煙覆蓋敵軍!”
但前線傳來慘叫:“誤炸!是自己人!”沖鋒的日軍步兵被落彈掀飛,指揮官舉著戰刀嘶吼:“停止射擊!停止——”話音被爆炸聲吞沒。6門100毫米加農炮突然炸膛,炮管碎片插進土里,像折斷的火柴棍。
午后的陽光被炮煙染成褐色。蘇軍偵察機貼著草尖飛行,機翼下的編號清晰可見。“坐標X-7,放列諸元!”蘇軍炮兵指揮所傳來指令,新一輪炮擊如暴雨傾盆。
“這哪是炮戰?分明是屠殺!”日軍聯隊長三鳩一郎抱頭躲在彈坑,身邊副官的鋼盔被氣浪掀飛。蘇軍炮彈精準砸中日軍炮群,牽引車爆炸的火光中,他看見一門門重炮被掀翻,炮閂像玩具般飛上天。
黃昏時,日軍重炮損失四分之一。內山英太郎抓起電話:“小松原司令官,我們只剩3000發炮彈了!”聽筒里傳來沉默,良久才聽見對方沙啞的聲音:“盡量掩護步兵撤退吧。”
此時的哈拉哈河上,日軍炮彈炸斷浮橋的瞬間,卻見蘇軍坦克轟鳴著從河面駛過。偵察兵跌跌撞撞報告:“水下橋!他們修了水下橋!橋面在水下30厘米!”
蘇軍炮兵司令高爾金接到報告時正在擦拭望遠鏡。“全體火力轉向日軍陣地,給我往死里轟。”他冷笑一聲,“讓天皇的女婿也嘗嘗炮彈的滋味。”
盛厚上尉趴在戰壕里發抖,彈片擦過他的臉頰。三鳩一郎強行把他拖進防空洞:“駙馬爺,這里由我指揮!”轉身時看見炊事兵抱著鐵鍋狂奔,鍋里的飯團撒了一路。
鬼冢初義躲在報廢的坦克旁,目睹蘇軍自行火炮像狩獵的狼般游走。“打不著,追不上,這他媽怎么打?”他攥緊滿是泥土的步槍,看見不遠處的炮兵陣地已成廢墟,炮管扭曲得像麻花。
內山英太郎下令打光最后3000發炮彈時,炮群已失去準頭。炮彈大多落在無人區,驚起一群沙狐。他望著冒煙的炮管,突然想起出征前天皇賜的酒壺,此刻正摔在某個彈坑里,酒液早被泥土吸干。
夜幕降臨時,小松原下達突圍命令。“豬突進攻!”指揮官揮舞戰刀,步兵們爬出戰壕,迎著蘇軍探照燈沖去。曳光彈在草原上織出死亡之網,鬼冢看見身邊的新兵被氣浪拋起,像片樹葉般飄向燃燒的炮群。
鬼冢最終活著撤出陣地。多年后他在日記里寫:“蘇軍偵察機貼著頭皮飛,20倍的炮彈砸下來,自行火炮像耍猴似的逗我們跑。他們說這是戰爭,可哪有這么打仗的?”
三鳩一郎戰后回憶:“蘇軍的炮彈像不要錢似的,炸得我們連挖戰壕的時間都沒有。飛機、大炮、補給,哪樣我們都比不了。”
這場炮戰終結了日軍在諾門坎的野心。當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接到慘敗報告時,東京的櫻花正落滿靖國神社的臺階。而哈拉哈河畔,蘇軍士兵正給繳獲的日軍重炮刷上紅星,炮管上還沾著未干的血跡。
直到9月停火協議簽署,日軍炮兵再未在諾門坎打響一炮。鬼冢看著蘇軍坦克開過草原,履帶碾碎了日軍最后一絲僥幸。他不知道,這場被蘇軍稱為“炮兵演習”的戰役,早已在鋼鐵與火焰中寫下了結局——不是因為“打法不要臉”,而是工業文明對農業帝國的降維碾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