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假日期間,很多人選擇露營、徒步、爬山。野外游玩,不小心被劃傷時有發生,但如果沒有及時做好傷口清理,可能會感染梭狀芽胞桿菌,引起氣性壞疽,甚至截肢、危及生命。假日親近自然意外受傷應該如何正確處理?聽聽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專家怎么說。
外出游玩被劃傷
警惕感染氣性壞疽
記者了解到,幾年前,華西醫院曾經收治過在荷塘中游玩時被石塊劃傷腳底,最終左腳因傷口感染梭狀芽胞桿菌,被確診為氣性壞疽的患者。
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創傷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陳家磊介紹,梭狀芽胞桿菌是一類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細菌,它們存在于土壤、水以及我們的腸道中,是一種在無氧環境下會迅速繁殖的細菌。一般野外、露營導致的輕微擦傷,因為傷口表淺,不太會發生嚴重的感染。但如果身體有開放性的深度創傷,就容易形成較封閉的傷口,造成無氧環境,這時如果感染了產氣莢膜梭菌,其就會趁機大量繁殖,導致氣性壞疽的發生,引起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等比較嚴重的后果。“氣性壞疽是一種嚴重的感染性疾病,最常發生在下肢或肌肉豐富的部位。而產氣莢膜梭菌和破傷風梭菌都屬于梭狀芽胞桿菌,感染前者可以引起氣性壞疽,感染后者可以引起破傷風。”
野外受傷如何正確處理?
牢記“一沖二擠三消毒”
陳家磊提醒,在野外被劃傷后,就算是及時清理了傷口,還是要密切關注傷口的變化,如在傷口處出現劇烈疼痛,止痛藥難以緩解;周圍腫脹明顯,皮膚緊繃發亮;滲出稀薄、渾濁的液體,有氣泡產生;按壓傷口周圍皮膚,可聽到“捻發音”;周圍皮膚顏色改變,變成青銅色、紫色或黑色等癥狀最好前往醫院進行檢查。如果在上述傷口癥狀的基礎上,還發生了高熱、寒戰、大汗淋漓,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煩躁不安、意識模糊甚至休克等全身癥狀,便需要立刻到醫院就診。
“經常去野外玩的朋友,受點傷難以避免,受傷后一時半會不能到醫院就診,所以懂得一些清理傷口的方法非常重要。”陳家磊告訴記者,野外受傷正確的處理傷口的方法是“一沖二擠三消毒”:野外受傷,可以先用瓶裝純凈水或較為清潔的自來水、流動的山泉水、溪水等沖洗傷口,沖干凈傷口處的淤泥、雜質等,沖洗時間不少于15分鐘;隨后再擠壓傷口,從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從而擠出損傷處的血液;最后,如果帶了碘伏或聚維酮碘,可直接沖淋在傷口處進行消毒處理,如果沒有,也可以暫時用白酒進行應急。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胡瑰瑋 圖據網絡 編輯 曾雪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