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桂杰
“抽糞的泵管在沒有加壓的情況下,得有三四十斤,加壓后瞬間達到上百斤,干活時不會用巧勁兒,抽完糞后管子抬不起來,弄不到車上去,可能會濺得滿身都是糞水。”北京市東城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時傳祥所三八女子班班長李萌,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談到自己剛入行時的經歷,這樣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
今年36歲的李萌是地道的北京女子,一人日常要負責20個糞井,一天要拉3趟車,抽12噸糞便,這個工作她已干了十四年。
李萌在工作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11年,李萌剛結束在部隊兩年的服役生涯,開始找工作。一次招聘會上,她看到東城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在招人,走了過去,表明自己想要應聘的意愿。
當時,面試官問了李萌三個問題:你知道時傳祥是干什么的嗎?你如何看待環衛工作?如果你被錄取了,是否服從分配?李萌的回答簡短而堅定:我知道時傳祥是一名掏糞工人。環衛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我憑自己的勞動工作掙錢不丟人。我服從任何崗位分配!
就這樣,22歲的李萌來到了北京市東城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報到。
這是一個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的選擇。剛到班里,班長的眼神里滿是驚訝,對李萌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們三八班已經有十幾年沒來過20多歲的年輕人了!”
李萌不是沒有其他出路。李萌的媽媽開辦了一家旅行社,她去當導游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父母親戚朋友聽說李萌要去當一名抽糞工人,都來勸阻她,媽媽直言:“孩子,干這個工作你以后你可能會后悔,怕是對象都不好找啊!”
“我和身邊的同齡人不太一樣,這和有著從軍經歷相關。”李萌直言:“兩年的軍旅生活,培養了我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職業不分貴賤的價值觀;在部隊,我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東城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之前的名稱是“東城區環衛局”,是全國著名勞動模范時傳祥生前工作過的地方,老前輩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環衛工作者。
“我的目標是做時傳祥的接班人!”工作崗位之初,李萌在心里樹立了目標。
第一次上崗,工作強度和難度就超出了李萌的想象。炎熱的夏天,李萌剛打開糞井蓋,還沒有把抽糞管放進去,條件反射地嘔吐了,隨后兩天,李萌一口飯都吃不下。
李萌的師傅陳兵說:“我當時想,這丫頭,明兒準不會再來了。結果沒想到,第二天,李萌到單位比我還來得還早!”
為了能夠盡快適應工作,李萌決定每天工作結束之前不吃飯,隨后一個多月,李萌都是餓著肚子抽糞。
為了掌握技術,不讓糞便噴到身上,李萌工作中不斷尋找抽糞管放入不同糞井后的準確位置,反復練習只抽糞不抽水的打平技術。半年過后,李萌掌握了技術要領,勝任了工作。
在陳兵眼中,李萌對工作盡心竭力,每天面對不同的糞井,都牢牢抱好抽滿糞將近70斤重的糞管,有時還得來回晃動,把糞井里的“漂”著的糞渣和雜物抽走。有時,趕上糞管堵了,她甚至用手把雜物摳出來,這些活常累得她胳膊都抬不起來。
工作中,還有新的挑戰。李萌清楚地記得,有一次去菜市場抽糞,有個菜販子的菜把糞井蓋擋住了。李萌說了一句:“阿姨,您能不能先挪一下,我要干活了。”菜販子不愿意挪,幾句話后大聲吵起來,
雖然此事后來得到了較圓滿處理。李萌明白了一件事:即使一份普通的工作,不僅是個技術活、體力活,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和周圍群眾打交道。
從此,李萌變得“聰明”了。她經常利用下班時間為轄區居民做些實事,很快便與居民們打成了一片。
“干上這行,咱就得用心干好!”是李萌的口頭禪。李萌管轄的糞井轄區內的居民們幾乎都認得她,很多大爺大媽把她當“閨女”、“孫女”,胡同壓車時抽糞車動不了無法工作,有居民主動幫助她找車主,酷暑下有爺爺奶奶端水給她喝。
在被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問及如何理解勞模精神時,李萌說:“時傳祥曾說過,‘工作無貴賤,行業無尊卑’,任何工作都是社會的組成部分,都是人民所需要的。我相信,‘一人臟換來萬家凈’,是一種人生境界,也是環衛精神、勞模精神的傳承和體現,是我不斷追求的遠大目標。”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