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多睡 15 分鐘,可能會讓青少年的大腦 “煥然一新”!一項由英國和中國研究人員聯合開展的研究發現,早點睡覺、睡眠時間更長的青少年,在認知測試中表現更出色,大腦功能也更強。這一研究分析了來自美國 4000 多名青少年的 Fitbit 數據和腦部掃描數據,為我們揭示了睡眠與青少年大腦發育之間的緊密聯系。
睡眠對于身體和大腦的正常運轉至關重要。在睡眠過程中,大腦會清理積累的毒素,強化和優化神經連接,還能助力記憶、學習和解決問題等重要功能。除了對認知有益,充足的睡眠還能增強免疫系統,維護心理健康。處于青春期時,人們的睡眠模式會發生變化,往往睡得更晚、更少,這會影響生物鐘,而這一時期恰好又是大腦功能和認知發展的關鍵階段。美國睡眠醫學學會指出,青少年理想的睡眠時間是 8 到 10 小時。
但以往關于青少年睡眠時間的研究,大多依賴他們自己的描述,這樣的數據不太準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來自上海復旦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借助了美國 “青少年大腦認知發展研究(ABCD 研究)” 的數據。這是美國規模最大的一項關于大腦發育和兒童健康的長期研究。在 ABCD 研究中,超過 3200 名 11 - 12 歲的青少年佩戴了 FitBit 設備,這樣研究人員就能獲取他們睡眠模式的客觀數據,并與腦部掃描結果、認知測試成績進行對比。研究團隊還對另外兩組共約 1190 名 13 - 14 歲的青少年進行了驗證,最終研究結果發表在《細胞報告》雜志上。
研究發現,這些青少年大致可分為三組。第一組約占 39%,平均睡眠時間為 7 小時 10 分鐘,他們睡覺最晚、起床最早;第二組占 24%,平均睡眠時間是 7 小時 21 分鐘,各項睡眠特征處于中等水平;第三組占 37%,平均睡眠時間為 7 小時 25 分鐘,入睡最早,睡眠時心率也較低。
雖然研究發現這三組青少年在學業成績上沒有顯著差異,但在詞匯、閱讀、解決問題和注意力等認知測試中,第三組表現最佳,第二組次之,第一組最差。而且,第三組的腦容量最大、大腦功能最好,第一組則腦容量最小、大腦功能最差。即使三組之間的睡眠時間差異相對較小,最多相差也就一刻鐘多一點,但在大腦結構、活動以及任務表現上都出現了明顯不同。這充分說明了良好睡眠在青少年時期的重要性。
此外,研究人員還評估了參與者的心率,發現第三組在各個睡眠狀態下心率最低,第一組最高。通常來說,較低的心率是身體健康的表現,而較高的心率往往伴隨著睡眠質量差,比如睡眠不安穩、頻繁醒來和白天過度嗜睡等問題。由于 ABCD 研究是一項縱向研究,會長期跟蹤參與者,研究團隊發現,睡眠模式、大腦結構與功能以及認知表現方面的差異,在他們研究的時間點前后兩年都一直存在。
目前,研究人員已經明確了睡眠的重要性,下一步他們想探究為什么有些孩子睡得晚、睡眠時間少。是因為玩電子游戲、玩手機,還是生物鐘的原因導致他們很晚才感到困倦呢?這一系列研究成果提醒著家長、老師和青少年們,一定要重視睡眠,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讓大腦更好地發育。
參考資料:DOI: 10.1016/j.celrep.2025.11556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