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歲的一代“股神”巴菲特,在掌舵伯克希爾哈撒韋爾這艘“投資航母”60年后,終于迎來“交棒”時刻。
而他“欽定”的接班人——現任伯克希爾哈撒韋爾副董事長的格雷格·阿貝爾,則備受關注。一則是能被巴菲特這樣的大神看重,外界自然很好奇阿貝爾的過人之處;
再者是接棒巴菲特絕非易事,各界也都翹首以待阿貝爾時代的伯克希爾,能否延續巴菲特半個多世紀以來的輝煌。
我們先來了解下這位新掌門人的履歷背景與管理風格。
背景與職業歷程
與巴菲特出身國會議員家庭、11歲開始接觸股票這樣的神級經歷相比,阿貝爾的初始背景和履歷顯得平淡無奇。
他1962年出生于加拿大埃德蒙頓工人社區,父親是推銷員,母親為家庭主婦。童年通過打零工(分發廣告傳單、回收汽水瓶)補貼家用。1984年獲阿爾伯塔大學商學學士,加入普華永道舊金山分部任會計師。
命運的轉折點在1992年,那一年阿貝爾轉投了后來被伯克希爾哈撒韋收購的地熱發電公司CalEnergy。2000年,他主導CalEnergy收購了MidAmerican Energy。
從2008年開始執掌這家公司以來,阿貝爾進行了多元化投資,將這家中西部電力公司發展成為一家天然氣、風能、太陽能和地熱發電的企業集團,年營收達2,700億美元(2024年數據)。
由于在能源領域的出色表現,阿貝爾在2018年獲任伯克希爾非保險業務副董事長,管理鐵路(BNSF)、能源(BHE)、消費品牌(DQ、Brooks Running)等板塊,貢獻集團三分之二非投資收入。
管理風格與核心特質
不同于巴菲特金融、投資出身的 “放手式管理”,實業出身的阿貝爾非常注重細節管理,時常直接參與子公司的運營,要求團隊對低效表現迅速改進。
而在投資哲學、風險控制和現金儲備策略等方面,阿貝爾則與巴菲特基本保持一致。
他強調“聰明且不做蠢事”,在并購中注重長期價值而非短期收益,曾因拒絕高風險交易獲巴菲特贊賞
投資方面,他也是耐心與果斷并存
:延續巴菲特“等待機會”理念,但一旦發現機會(如日本五大商社投資)則迅速行動,計劃持有至少50年。
對于巴菲特的“高現金防御”策略,阿貝爾高度支持,并認為3,477億美元現金是“戰略資產”,未來可能用于能源網絡等關鍵領域。
主要挑戰和可能方向
創業難,守業更難。阿貝爾接手的伯克希爾,一方面擁有巨額現金和廣闊而深厚的戰略布局,而另一方面也同樣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是回報率下降的問題。
伯克希爾近十年年均回報11.6%,低于標普500的13.2%,部分子公司(如GEICO、BNSF鐵路)表現落后競爭對手。
這當然不能歸咎于巴菲特的投資和管理水平,而是規模過于龐大之后的管理難度呈幾何倍數上升,改革的需求也是迫在眉睫。
這其中包括優化子公司管理(如整合采購、更換低效CEO),也可能調整高度放權模式以提升效率。極為注重管理效能的阿貝爾,相信會有一些大刀闊斧的動作。
而巨額的現金儲備,也是一個“幸福的煩惱”。阿貝爾需證明自身在“后巴菲特時代”的資本配置能力,尤其在AI等新興領域。
同時,他還需要在“巴菲特遺產”與自身改革創新之間取得平衡。而在巴菲特任顧問、其長子霍華德任非執行董事長背景下,阿貝爾如何建立自身領導權威,也是一個重大挑戰。
外界評價與未來預期
對于阿貝爾的風格,巴菲特是高度評價的,曾說“格雷格的電話我總是接聽,他總能帶來偉大想法。”認為其兼具風險意識與執行力,是“最接近精神傳承”的接班人。
而外界很多熟悉阿貝爾的人,則認為其“強干預風格可能重塑伯克希爾運營模式”。一位實業型的掌門人的管理風格,自然會不同于投資家。至于具體成效如何,一切都需要交給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