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正在引導美國重回其第一任期的各項方針,包括在朝鮮半島的問題上,有意讓朝韓兩國實現短暫的緩和,最好是能簽訂某種長久停火條約,好讓自己名正言順的拿到“諾貝爾和平獎”。不過,在此之前,特朗普自有一套手法來拿捏朝鮮半島。
對于家門口這不穩定的“火藥桶”,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據參考消息網報道,朝鮮領導人視察一家重要坦克廠,強調陸軍更迭列裝最新型坦克和裝甲車,盡快替換上世紀的裝甲。
朝鮮在常規裝備方面一直處于相對落后的情況,許多裝備依舊是半島停火之后的產物,因此在俄軍需要動用蘇式裝備的時候,朝鮮能很快適配到位。
如今,俄烏沖突接近尾聲,普京在“論功行賞”時著重提及到朝鮮軍隊發揮的中堅力量,已在為兩國加強防務合作,尤其是軍備生產做鋪墊。
俄式裝備本就是在蘇式裝備的路子上發展而來,朝鮮這些年自己摸著石頭過河也沒積攢什么經驗,選用“拿來主義”是極不錯的選擇。
再者,在戰術思維方面,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積攢了大批的先進經驗,尤其是在適應無人化作戰系統方面,放眼全球也是獨一份的存在。
如果朝鮮能得到完整的生產鏈與指導思想,又有制度優勢加成,戰斗力很快就能提升到普遍水平。
縱觀過去幾年間,朝鮮對外威懾手段一直以戰略核威懾為主,而在某些特殊時刻,不適宜展現自身打擊能力的情況下,就只能保持緘默。
比如尹錫悅“兵困”國會并打算嫁禍給朝鮮方面時,朝軍出奇意料的保持著“噤聲”,連過激的舉動也沒有,只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后,朝著日本方向發射了一枚彈道導彈。
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為朝鮮沒法打一場像樣的常規沖突,即便拋開美軍不談,韓軍自身就具備絕對的制空、制海權以及強大的火力優勢。
不談大國的地緣政治博弈,朝鮮單方面需要具備對稱火力,才能在關鍵時刻顯得不再被動。
5月3日,朝中社刊文《美國增兵活動將會是進一步增加本土安全不確定性的不明智選擇》,文中表示美軍近期在本土的一次模擬攔截敵國洲際彈道導彈訓練的事情是在追求同朝鮮核戰爭的既定事實。
這件事被公開的本質,就是特朗普在對朝鮮“極限施壓”的一部分,參考對待伊朗的施壓節奏,也是在談判前憑空捏造籌碼的關鍵。
盡管特朗普不止一次的公開強調愿與朝鮮方面進一步溝通,并緩和半島局勢,但這對朝鮮而言未必是有利的。
一方面,特朗普本人的政治目的大于美國的國家利益,因此基于美國的安全承諾,受四年任期限制,保障力也將大大減弱。
另一方面,與美韓達成協議,意味著要接受某種程度的軍控條約,這與目前朝鮮要枕戈待旦的戰略調整是截然相反的。
未來,美朝或許會坐在談判桌上,但朝鮮有了過去幾年的經驗,未必會讓特朗普得償所愿。眼看韓國6月份就要舉行大選,如何處理半島局勢的不確定性就在快速疊加。
鑒于韓國執政黨有過拿朝韓問題做競選籌碼的過往,因此在整個五月份的大選籌備期間,朝韓邊境以及韓國大選的各種言論都可能引爆局勢。
同時,中美博弈似乎陷入僵局,不排除五月份會從地緣政治問題下手,而除南海、臺海之外,朝鮮半島似乎更容易被拿來做文章。
因此,朝鮮此次的動作,既是在為接下來的路子鋪路,也是在對外展示自己的強硬姿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