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小米汽車悄然更改了新車訂購的宣傳頁面,將原來的“智駕”字樣改為了“輔助駕駛”。具體來看,小米SU7標準版搭載的Xiaomi Pilot Pro由“小米智駕Pro”改名為“小米輔助駕駛Pro”;小米SU7 Pro、小米SU7 Max搭載的Xiaomi HAD由“小米智駕Max”改名為“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
小米智駕此次改名或許與上個月工信部對于智駕的會議有關。4月16日,工信部官網上一則《裝備工業一司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的公告引爆了行業,公告中特別強調,汽車生產企業需要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3月底,發生在安徽德上高速某施工路段的小米SU7事故引發了巨大的關注。根據小米公司披露的行駛數據,當事車輛在事發前開啟了NOA智能輔助駕駛功能,直到碰撞前2秒才人工接管,不少網友認為,太過信賴輔助駕駛是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駕駛員能夠早點接管,降低車速,大概率能夠避免事故發生。
除了小米,華為乾崑智駕也對智駕的宣傳方向進行了調整。4月27日,華為乾崑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在其官方微博發布《智能輔助駕駛安全倡議》。聯合廣汽、上汽、江汽、奧迪、東風猛士、嵐圖、深藍汽車、北汽、阿維塔、賽力斯、奇瑞汽車共計11家車企以及中汽中心共同發布智能輔助駕駛安全倡議。倡議內容包括技術先行;營銷透明;用戶為本;標準共建四個方面,具體包括“完善以安全第一為核心的車規安全保障體系”、“讓用戶清晰地知道和理解各自車型的真實能力”、“推出‘智能輔助駕駛安全訓練營’”、“不斷提升和完善安全標準”等。
本文源自:金融界汽車
作者:AI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