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久以前曾經去過嵊州的王羲之故居,對于紹興這樣一座人文歷史底蘊極其深厚的城市來說,只能算是滄海之一粟爾。但當我在新昌縣摩旅的時候,發現幾十公里開外的大山深處,竟然還有個“古金庭觀遺址”,好奇心一起,自然就打算前往探個究竟,去看看這位書圣隱居地的真實現狀。
不過在這里我得先吐槽一下進山的路況,或許是為了治理旁邊山體的塌方吧,有相當長的一段盤山公路正在進行施工。除地面上散落著許多碎石砂粒外,部分區域還堆著許多山上滾下來的成堆巖塊,從它們身邊經過的時候,著實需要小心謹慎,一點馬虎也要不得。
關于古金庭觀遺址目前存在兩個主要說法:一是現存的嵊州市金庭鎮金庭觀,二是新昌縣王罕嶺的古遺址?,就是我這次前往的地方。因為我不是學歷史的,作為看客,只覺得他們各自都有道理。比如用新昌人的視角,“根據歷史文獻考證,?王羲之最初創建的金庭道院應位于新昌縣王罕嶺?,而現存嵊州金庭觀為后世重建的關聯遺址。核心依據梳理?歷史文獻佐證?:唐代裴通《金庭觀晉王右軍書樓墨池記》明確記載王羲之舊宅在剡縣(今嵊州、新昌)東南七十里的大湖山(即王罕嶺),并描述了書樓、墨池等遺跡。宋代《剡錄》與明代《贍學田記》均提及金庭觀位于王罕嶺,且明代記載崇妙廢觀(即古金庭觀)的田產歸屬爭議,進一步印證其位置。?地理特征分析?:王罕嶺的地貌符合道教經典《真誥》描述的“下有丹池赤水”“五色金”等特征,與王羲之歸隱修道需求契合”。而現存嵊州金庭觀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更多體現后世對王羲之文化的紀念性重建,如右軍祠、書圣殿等。
但是別看新昌方面對此事引經據典言之鑿鑿,等我飽含期待地抵達目的地,卻倍感失望。事實上,這里的“古金庭觀遺址”沒有保留或者重建任何建筑。除一座石碑和一塊牌匾外,也就只剩下一棵老樹了,那場景,怎叫一個“寒酸”了得。
掛著難以置信的表情,我連續向旁邊正在跟人聊天的老農詢問和確認,“古金庭觀遺址”確實就近在眼前,甚至連上馬石都不知道在哪里。真是活久見了,既然自己都如此不重視和珍惜,何苦還讓一大堆老師在網上發文,去跟嵊州的金庭觀爭長論短呢?關鍵還害我空跑一趟,安昌文旅若看到此文,請賠我油錢,呵呵。
(圖文作者: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歡迎轉發分享、內容指正、評論、點贊和關注,希望媒體或個體尊重原創,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需要實景照片和視頻素材可約,本人獨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務,歡迎洽談,附贈所有拍攝素材。)
關于交通,自駕按導航走即可,除了部分施工路段需要當心點外,其它都是正常行駛。
最后效仿詩仙,賦首此行的感想吧,
《打油·新昌古金庭觀遺址悵懷》
古觀金庭沒野蓬,空遺老樹嘯酸風。
欲尋書圣歸隱處,破落屋前問老農。
……詞窮,卡殼了,后面你們接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