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時至今日,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立夏嘗新”的習俗,意在慶祝初夏的豐收。在南方部分地區,又稱“立夏嘗三新”或“立夏見三新”。
“三新”也可以說“三鮮”,有的地方品嘗莧菜、蠶豆、黃瓜等“地三鮮”;有的地方品味海螄、鰣魚、河豚等“水三鮮”;有的地方則是賞味櫻桃、杏子、枇杷等“樹三鮮”。
舌尖上的時令密碼喚醒江南初夏
我國各地有著不同的立夏習俗,在江南地區,具體“三鮮”的內容,并不固定,卻也大同小異。一般來說,“三鮮”都有哪些,一起來看看。
江蘇無錫市中心一家大型農貿市場,“五一”假期里前來買菜的市民摩肩接踵,幾款立夏時令蔬菜攤前,選購者絡繹不絕。蔬菜攤主小張手不停、嘴不停,理菜、稱重的同時,不忘介紹自家旺銷的蠶豆。
市場攤主 張麗娜:薄皮、肉糯、粉的,一燒就爆皮了,又沙又糯又細膩,這幾天的話,每天都能賣到五六千斤。
消費者 任冉冉:現在是立夏的時節,買點蒜薹之類的,買回去給小朋友嘗嘗,還有蠶豆、莧菜,應季的蔬菜,營養也是比較好的。
新鮮粉糯的蠶豆、紅綠相間的莧菜、脆嫩辛香的蒜薹,算是“地三鮮”的搭配。
無錫市烹飪協會副會長 孫炎:莧菜,蠶豆,還有蒜薹,立夏這個時間是必不可少的。老百姓吃得多的,叫紅莧菜,意味著什么呢?紅紅火火。這個本地蠶豆到了立夏的時候,它是嫩得不得了,蒜薹炒肉絲這些的家常菜,也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
除了“地三鮮”,江浙地區還有“水三鮮”的說法,最常見的是銀魚、黃魚、鯧魚。
上海游客 徐增樂:銀魚嘛,叫作“太湖三白”之一,所以我們覺得應該很嫩,然后銀魚炒雞蛋,這個也是一道當地的一個美食吧,也比較有名。
銀魚炒雞蛋、雪菜黃魚湯、清蒸鯧魚,《論語》中說:“不時,不食”,應時而食,不僅是消費理念,也是養生智慧。
立夏煨“金元寶”
蛋餃飄香傳溫情
立夏節氣,有些地方還會有自己獨特的美食習俗。在江西全南縣,立夏當天就有制作“蛋餃”的習俗。“蛋餃”形似元寶,不僅承載著“招財進寶”的寓意,更串聯起代代相傳的節氣文化與味覺記憶。
飯勺在鍋里輕輕轉動,金黃的蛋液均勻鋪滿勺底,一張薄薄的蛋皮就做成了。看準時機,將肉餡放入蛋皮中央。
全南縣南海社區居民 熊美華:像包餃子似的,餡呢,五花肉,八瘦二肥就可以。煎的時候,不能心急,火不能太大。
隨后,再迅速將蛋皮對折,邊緣輕輕壓實,一只金黃飽滿的蛋餃就做好了。煎好的蛋餃,還需要放鍋里蒸或者煨,成排的蛋餃整齊碼放,配上蔥花和香菇,蒸汽氤氳中,香氣彌漫房間。
全南縣南海社區居民 張燕風:我們全南人立夏這天都會包蛋餃,孩子們也都喜歡吃。蛋餃有團團圓圓、幸福美滿之意。
古人認為,立夏是“萬物長大”的起點,需以豐盛飲食順應天時。這些習俗不僅豐富了立夏的飲食文化,還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