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 五月的故宮,春風和煦,紅墻金瓦、亭臺山石,相映成趣,組成一幅幅生機盎然而又意蘊豐富的畫卷。正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舉辦的“樂林泉——中外園林文化展”,匯聚200余件中外文物藝術品。讓我們跟隨記者一起感受園林文化的魅力,在展覽中放松自己的身心,體悟園林中的人文智慧。
本次展覽由故宮博物院和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通過“雅集”“鑒藏”“游山”“靜修”“觀花”“暢音”6個單元,將園林景觀與文學、戲劇、歷史典故等融合,立足中國古典園林,放眼全球園林文化,試圖給觀眾打造一種真正的游園體驗。走進西雁翅樓展廳,仿佛進入古人曲水流觴的雅集,展廳巧妙還原了“曲水流觴”的場景,觀眾移步穿行在一場場歷史上著名的雅集間。久負盛名的當屬1600多年前,王羲之與謝安等40余人共赴的蘭亭雅集。
明代畫家尤求所繪長卷《蘭亭修禊圖》生動呈現出此次山林春景間的一場盛會,山石以枯墨點染,人物采用白描手法,筆法簡潔,意境悠遠。隨著布景蜿蜒向前,就是清代畫家石濤的《西園雅集圖》卷,蘇軾、米芾、黃庭堅、王詵等眾多北宋名家都可在這幅畫找到他們的身影。
午門中廳則是以“山”為題,中國古典園林大多有“山”,假山湖石,咫尺洞天,盡顯人們雖居城市卻寄情山水的永恒追求。獨霸展廳一隅,明代吳彬的《方壺圖軸》描繪了一座外形奇詭的方壺仙山,云氣縹緲,瓊樓玉宇隱現其中,有仙人憑欄遠眺,山腳下海浪拍岸、驚濤翻涌,氣勢磅礴,讓人嘆為觀止。
移步西燕翅樓展廳,映入眼簾的則是觀花、畫花、詠花。南宋馬麟的《層疊冰綃圖軸》,3枝綠萼梅自右側斜出,枝干細秀勁挺,花朵繁密多姿,令人想起王冕的名句——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明代陳洪綬的《紅荷圖軸》、清代石濤的《墨荷圖軸》,表現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氣質。莫奈的名作《睡蓮》和《睡蓮池》也是眾多游客慕名而來的重磅作品,蕩漾的湖水、浮動的蓮花、倒映的天光云影……充盈著濃郁的東方意韻。
北京:展覽中 燙樣里 別樣的乾隆花園等著你
此次展覽在展陳方式上也別具匠心,運用了建筑燙樣、復原模型和歷史空間意象化再現等形式,生動闡釋了紫禁城園林的營造智慧。
故宮博物院著名的景觀之一,乾隆花園是貫穿此次展覽三個展廳的一條主線。記者獲悉,修繕完畢的乾隆花園將于今年9月正式對公眾開放。展覽中,展出的是精心復刻的乾隆花園燙樣,燙樣的特別之處在于,不僅反映建筑的外觀,也能詳盡表達建筑的室內布置。乾隆皇帝修建這座花園的時代正值內檐裝修工藝發展的巔峰時期。記者也專門來到了故宮博物院古建部,看看如此精致的乾隆花園燙樣是如何誕生的。
而在展廳當中,則是以現代設計手法將乾隆花園中的倦勤齋小戲臺進行了重構,用3D打印技術制出一個戲臺,再利用鏡面屏幕再現倦勤齋室內影像,虛實結合,為觀眾營造出置身其中的空間體驗。
中國古人無論是游于園中假山,或游于真山真水,都在追求一片超脫于俗世的心靈空間。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立一塊湖石假山,仿佛見九天云煙,置一方樓臺亭榭,便能引明月清風。風回小院,庭無慮,留言春相續,又是一年海棠盛放。歡迎您來參觀本次展覽,感受園林文化的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