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晚,上海歡樂谷景區發生一起因舞臺特效與真實火情混淆引發的火災事件,事件核心信息如下:
一、事件經過與處置
火災發生于19時30分至20時許,起火點位于茜茜市集附近一棟停用建筑外立面,鄰近舞臺表演區域。火勢由泡沫板或仿真木紋板等易燃裝飾材料引發,初步推測與空調外機短路有關。
游客誤判原因
舞臺表演中噴火特效與起火時間、位置高度重合,加之景區沉浸式演出常用聲光火焰效果,導致部分游客初期誤以為火情是節目環節,甚至有人拍攝視頻。濃煙和焦糊味出現后,游客才意識到危險。
應急響應
景區工作人員啟動應急預案,疏散人群并嘗試滅火;消防部門接警后12分鐘內抵達現場,15分鐘控制火勢,過火面積約2平方米,未造成人員傷亡。次日(5月4日)景區恢復營業,并開展“安全體驗日”活動。
二、暴露的安全隱患
設計缺陷
舞臺噴火裝置距離建筑過近,外墻裝飾材料未明確防火等級。
部分消防栓被裝飾展板遮擋,影響滅火效率。
管理漏洞
景區未在消防備案中提及外墻材料防火等級,也未通過燈光、廣播強化安全警示。
歷史問題頻發:2023年過山車滯留事件、2011年游樂設備起火事故,顯示長期存在安全隱患。
行業通病
文旅場所為追求沉浸式體驗,模糊了特效與真實險情的邊界,導致游客警覺性下降。
三、公眾與行業反思
輿論爭議
部分游客質疑景區未公布詳細調查報告即恢復營業的合理性,矛盾信息包括“起火建筑是否屬于停用區域”“工作人員初期是否誤判”。大V賬號指出,安全應作為“第一特效”,建議景區公開透明整改進展。
專家建議
嚴格審查裝飾材料防火性能,確保消防設施無障礙。
定期組織消防演練,通過標識和廣播引導游客熟悉逃生路線。
區分表演特效與真實險情,例如設置獨立安全警示系統。
四、行業警示與后續影響
此次事件為文旅行業敲響警鐘,多地景區被建議排查類似隱患。上海歡樂谷所屬公司上海華僑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曾因安全隱患被起訴,此次事件再次引發對其安全管理體系的審視。游客普遍呼吁平衡娛樂性與安全性,避免“沉浸式體驗”演變為“沉浸式恐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