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認識一位“95后”幼兒園老師,她叫傅金萍,目前在浙江紹興諸暨市浣東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兒園任教。和我們認識的幼兒園老師不同,傅金萍除了教幼兒園內的孩子們學習知識外,還給幼兒園外的學生們帶來快樂。
這些幼兒園外的學生們也有所不同,他們大都處于耄耋之年。傅金萍為這些高齡老人們組成的班級取了名字,叫“80后大大班”。從2019年開始,傅金萍只要周末一有空,就到當地農村的養老院里,陪這些老人們做課間操,教他們繪畫、剪紙、插花等等。寒來暑往,這份志愿工作她已堅持6年之久。
走進“80后大大班”,現場一片歡聲笑語。
傅金萍告訴記者,她把自己在幼兒園教學的課間操,復制到了這所設在農村的養老院中,深受大齡叔叔阿姨們喜愛。
諸暨市浣東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兒園園長 傅金萍:手指操也是幼兒園里面的,“老小孩們”也很開心,做手部活動,熱身、鍛煉腦子的反應能力,有利于幫助他們。
諸暨市浣東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兒園園長 傅金萍:他們年紀大多數都在80歲以上,所以我的班叫“80后大大班”,大大是因為幼兒園大班是六周歲,那我們的爺爺奶奶就像老小孩一樣,他們比我們輩分大一點,所以叫大大班。
雖然課堂設在養老院中,但來參加的可不只是住在這里的叔叔阿姨,還有附近的老年人。其中手指操、勞動課這些需要動手和互動的項目,深受他們喜歡。傅金萍說,集體活動的課程,既有利于老年人的身體健康,也能調動整體情緒,讓他們感受到加倍快樂。
在這個“80后大大班”中,傅金萍對每個人的信息情況都能娓娓道來。每次開展活動時,她都會和老人們打成一片。
從2019年開始做志愿服務至今,傅金萍只要周末有時間,就會主動來陪伴這些高齡老人。她結合自己在幼兒園教學的課程,為老人們設置了拼貼畫、小游戲、保健養生等等內容,豐富這些老人們的精神世界。如今這個房間中很多裝飾、掛件,都是這些年老人們的畢業作品。
諸暨市浣東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兒園園長 傅金萍:每一次的課上完以后,我都會把他們的作品展示出來,我們可以看出爺爺奶奶們的手是有一點抖。看出來還是像小朋友畫出來的效果。
為了讓老人們開心、快樂,傅金萍也是費盡了心思。記者在養老院活動室中發現了一排整齊的相冊,上面標注著經常來上課老人們的名字。
諸暨市浣東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兒園園長 傅金萍:主要是考慮到有些奶奶,她可能此生都沒有拍過照片,可以把這個相冊收集好,她會回憶起來在活動中快樂的事情,還有百年以后,家屬可以把這個相冊翻出來看一看。
自小受助成長
長大后希望回饋社會
記者了解到,傅金萍現在為老人們做的服務,全部都是公益項目,不收一分錢,活動物料等都是籌集而來,甚至是她自掏腰包。
為什么剛畢業沒多久,她就要做志愿服務,這份執著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1997年出生的傅金萍,老家在諸暨市璜山鎮鼎新村,家中有姐妹兩人。由于家中僅有父親一個勞動力,所以家庭條件并不是很好,特別是傅金萍開始讀書上學之后,她的學雜費等都成了問題。
諸暨市浣東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兒園園長 傅金萍:因為我自己是一名貧困生,家里面條件并不是很好,家里是靠爸爸一個人賺錢。然后我們家里是有兩個女兒,我姐姐讀書很好,壓力給到爸爸身上,后面國家看到我們家這么貧困的情況后,給了我們很多幫助,我從二年級到大學,就是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直是國家給了我很多幫助。
傅金萍告訴記者,她從小學的貧困補助到大學的國家助學金,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里,她都受惠于國家。2018年傅金萍從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畢業之后,正式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她開始有意識地接觸志愿服務工作。
諸暨市浣東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兒園園長 傅金萍:畢業出來想回饋社會,想著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2018年,剛開始我是去各個社區,做我為孩子上一堂課,在這過程中,有養老的志愿活動,發現可能老年人更需要關注,然后就想到可以搞一堂,我為老人上一堂幸福課。
在服務對象上,傅金萍選擇了居住在農村的老年群體,特別是養老院中的高齡老人。她注意到這些老人受教育程度較低,缺乏娛樂生活。她一方面能給予他們陪伴,另外一方面也能圓他們的讀書夢。
諸暨市浣東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兒園園長 傅金萍:有些讀過書的也只是讀過一年、兩年,自己的名字有些會寫,有些不會寫,想著讓他們來體驗這種課堂的氛圍,給他們滿滿畢業儀式感,穿畢業服,拍畢業照,領獎杯,領獎狀,爺爺奶奶們可有成就感了。
工作后的傅金萍先后在兩所幼兒園任教,但是志愿服務的腳步卻沒有停。她現在所在的是一所鄉村幼兒園,有38名孩子。雖然身為園長,但是她要盡可能多參與到安全管理、學生教學、財務報表等工作中。在她看來,教小孩和陪伴老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這也是她志愿服務的底氣和信心。
諸暨市浣東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兒園園長 傅金萍:做養生操,然后就是繪畫、涂鴉,剛開始我把他們當小班小朋友,剛開始小班小朋友也都是以涂鴉為主。
在傅金萍的電腦里,有一個10G多的文檔,專門用來存放志愿工作內容。一幅幅照片記錄著爺爺奶奶們的幸福瞬間,也記錄著傅金萍上的每一堂“幸福課”。
諸暨市浣東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兒園園長 傅金萍:想著他們年紀一大把了,精神世界也挺空的,每天都是坐在村口,就挺可憐的。可以做這種活動,初衷就是快樂,給他們帶來快樂。
一個人帶動一群人
點亮“為老服務”之路
6年的志愿服務之路,讓傅金萍感受頗深,農村老人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生活,還有精神世界的富足。如今,“80后大大班”從最初的一堂課僅有10位老人,如今已經增長到一堂課四五十位老人。
6年的時間,陪伴老人的志愿者,也從最初的她一個人,成長為了一個群體,為老服務的公益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諸暨市浣東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兒園園長 傅金萍:今天的老年人有30個人左右,志愿者團隊估計有十五六個。團隊里的話有醫生、護士,還有教師。
從傅金萍第一次從事志愿服務開始,她身邊一直都有同事和朋友參與幫助,隨著服務對象越來越多,志愿者的隊伍也越來越大。幼教老師負責上課教學、醫生護士負責養生保健,還有專門被志愿服務吸引來的學生,負責搭把手、幫幫忙。
志愿者 金渝錕:這個課堂其實很有新意的,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之前不曾有過的童真,比如這些畫,很難想象這是老人畫出來的,我覺得這樣挺好的,他們忙碌了一輩子,終于在暮年的時候可以這么快樂,所以說我覺得挺有意義的。
志愿者 周飛銃:我基本周六、周天有空的話,我都會來,給他們一些健康指導,比如說如果眼睛有點花,感覺不太舒服,跟他講按哪些穴位,通過自己的調整來進行一個日常保健。
志愿者們的加入,也讓課程內容更豐富,活動形式更多樣。
諸暨市浣東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兒園園長 傅金萍:以前的話課可能都是我一個人上的,他們來了,有些可能畫畫好一點,有些可能懂點中醫,不是我一個人去上了,團隊里的老師都可以參與上課。
在眾多志愿者中,有一個身份比較特殊的人一直陪在傅金萍身邊,他就是傅金萍的愛人陳旭康。
6年時間里,陳旭康從最早志愿服務時候的“旁觀者”,也逐漸成為參與者和支持者。現在這所養老院內的桌椅設施,就是他跟傅金萍一起去二手市場淘來的。
傅金萍愛人 陳旭康:課桌看上去有點高低,有點不太齊,顏色也不太齊,但是能夠滿足老人們的上課需求,對我們來說就夠了,剛開始我也不是很理解她,為什么一個幼師要去為這些老年人服務,來之后結合我自己是醫生,看到這些老年人確實是需要這樣的服務,發現他們從內心上,他們的笑容也多了,精神面貌也好起來了,對于我們也是極大治愈,所以能夠一直堅持走下來。
隨著經驗的積累和志愿者增多,傅金萍團隊的志愿服務范圍也陸續擴大,一有機會就和周邊村干部對接,確定時間之后,前往當地的農村大禮堂、愛心食堂或者黨群文化服務中心去上課,讓盡可能多的叔叔阿姨們享受“大大班”的歡聲笑語。
已經懷孕的傅金萍告訴記者,近段時間她參加活動的頻率有所下降,但團隊中里的志愿者力量卻逐漸壯大,她計劃在生產之后,繼續帶領團隊從事這份公益行動,由點及面,帶動更多人加入進來,服務更多農村老人。
諸暨市浣東街道五一中心村幼兒園園長 傅金萍:我還想明年或者過幾年,想鋪開整個市層面。我可以去更遠一點的鄉村,去做“我為老人上堂課”的活動。
志愿微光暖暮年
愛心接力映鄉村
因受過國家資助,傅金萍一直牢記于心。從畢業之后就開始進行的為老志愿服務,不僅點亮了暮年之光,讓老年人們得到了快樂,也點亮了這條路上的志愿隊伍,讓公益行動一直持續。
無論是把幼兒園課程搬到農村養老院的創新之舉,還是為老人拍照建檔的用心用情,都是對留守在農村老人們的一份關愛之意。希望傅金萍的這份堅持,能引導更多人關注這個群體,用不同的志愿方式來溫暖大家。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