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發布!山西科研平臺年度考核結果出爐
近日,山西省科技廳發布2024年度省重點實驗室和省技術創新中心考核結果,15家省重點實驗室和14家省技術創新中心脫穎而出,獲評“優秀”等級,每家獲得50萬元科研經費支持。同時,考核結果較差的平臺被黃牌警告或撤銷,彰顯“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
此次表彰的科研平臺中,既有服務傳統產業升級的“煤礦綜掘與短壁開采裝備山西省重點實驗室”,也有聚焦前沿領域的“山西省半導體深紫外技術創新中心”。這些平臺在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表現亮眼,成為推動山西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
考核改革:從“競爭”到“賦能”的轉變
山西此次考核機制的創新,為科研管理提供了三大啟示:
以質量為導向,構建分類評價體系
考核不再“一刀切”,而是圍繞科研任務承擔、人才引進、成果轉化等核心指標,實施差異化評估。 例如,連續多年優秀的“土壤環境與養分資源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升級為省實驗室,獲更高層級支持。
互評機制激發內生動力
創新采用學科領域內平臺主任互評模式,促進經驗共享與合作。這種“同行評議”既避免外部專家信息不對稱的弊端,又形成“比學趕超”的良性生態。
簡流程、減負擔,釋放科研活力
推行“免申即享”政策,取消紙質報告、簽字蓋章等繁瑣流程,科研人員事務性工作量減少50%以上 。優秀平臺經費直接撥付,確保資源高效投入創新。
動態調整機制保障創新質量
“優秀獎勵、差者退出”的動態管理,打破科研平臺“終身制”,倒逼持續創新 。這一機制與江西省“國家級平臺預備隊建設”、安徽省“穩定支持頂尖科學家”等政策異曲同工,值得推廣。
產學研深度融合加速技術落地
山 西將 承擔省級以上科研任務 作為考核重點,推動實驗室與產業需求對接。例如,半導體深紫外技術創新中心突破MOCVD設備技術,電光效率達國際領先水平 ,直接服務新能源、醫療等產業。管理創新賦能長效發展
通過“考核即服務”理念,山西將經費支持與平臺升級掛鉤,優秀者可申報國家級基地 。這種“階梯式”激勵體系,為區域科技創新提供了可復制的管理范式。
山西已建成5家省實驗室,并計劃擇優推薦國家級平臺。隨著更多科研“標桿”的涌現,山西正從資源大省向創新強省轉型。正如省科技廳所言:“考核不是終點,而是賦能的新起點。”
參考資料:山西日報、山西省科技廳通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