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校葡萄酒課火遍87校!從節氣到風土,國產葡萄酒如何撬動Z世代的萬億市場?這份白皮書說透了!
項目背景與核心價值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消費升級,葡萄酒逐漸成為年輕消費者追求健康與品質生活的象征。然而,當前中國葡萄酒市場面臨兩大核心矛盾:一是消費者(尤其是大學生群體)對葡萄酒文化的認知匱乏,多數人僅依賴品牌或價格進行選擇;二是國產葡萄酒品牌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弱勢,進口酒仍占據高端市場主導地位。在此背景下,2024年由中國酒業協會與Tasting Panel(TP)品鑒小組聯合發起的“龍行高校”葡萄酒校園公開課應運而生。
該項目致力于推動葡萄酒文化普及、產業聯動和年輕賦能,覆蓋全國87所高校(包括11所985院校、11所211院校及65所普通高校),結合中國二十四節氣與葡萄物候期,設計12期主題課程,開展了625次課程,串聯寧夏賀蘭山、新疆焉耆、煙臺蓬萊等九大核心產區,系統傳遞葡萄酒歷史、釀造工藝、品鑒技巧及產區文化。通過校企合作與專家授課,項目旨在打破大學生對葡萄酒的認知壁壘,同時為國產葡萄酒品牌搭建年輕化營銷陣地。
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市場機遇
為更好地推動葡萄酒文化在年輕一代中的傳播與推廣,為中國葡萄酒事業發展培養新生力量,促進中國葡萄酒的普及化發展,為廣大葡萄酒愛好者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從而進一步落實“高品質、大品牌和強文化”的中國葡萄酒發展方向,遂進行了相關問卷調查。最終獲得5834份有效問卷,分析大學生群體的消費特征與潛力如下:
在消費能力上,79%學生月均支出低于2000元,葡萄酒消費集中于50-300元價格帶,偏好性價比與社交屬性(54%因聚會場景購買)。
在品類偏好上,71%首選啤酒,葡萄酒嘗試率44%,整體而言,大學生更傾向選擇低度酒。
在認知短板上,63%分不清“新舊世界”葡萄酒概念,50%缺乏基礎品鑒知識,可見大學生對葡萄酒的了解較少,認知不足,葡萄酒知識的普及還有待加強。
對于非葡萄酒消費群體的大學生而言,除健康因素外,認知盲區與口感誤區是阻礙其嘗試的核心痛點。調研顯示,39%的學生因缺乏葡萄酒知識儲備而主動遠離這一品類——文化距離感與專業門檻構筑的心理屏障,使葡萄酒在年輕群體中仍被貼上“高深難懂”的標簽。更值得關注的是,干紅的典型酸澀特征被普遍泛化為所有葡萄酒的刻板印象:未接觸者往往將“酸澀”與“葡萄酒”劃等號,卻忽略甜型、半甜型及果香型產品的適口性優勢。這種認知偏差導致潛在消費者尚未體驗便形成抵觸心理,進一步壓縮了國產葡萄酒在增量市場的滲透空間。
在認知和消費渠道上,大學生對葡萄酒的認知觸點呈現分散化特征:媒體廣告和品鑒會為信息獲取的主要渠道,但整體偏好未形成顯著集中趨勢。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線下場景仍為購買行為的核心場域——過半的學生傾向通過大型超市完成消費,專業酒展與酒莊直采分列其后。這種“線上淺層觸達、線下深度轉化”的渠道分化,既折射出年輕群體對實體零售終端信任度與體驗感的依賴,也暴露出葡萄酒行業在電商渠道建設與場景化營銷上的短板。
問卷調查總結:大學生葡萄酒消費呈現低頻化特征,認知壁壘與口感偏差是主要阻力——超六成學生因知識匱乏或誤將酸澀等同于葡萄酒品質而拒絕嘗試。消費場景集中于聚會與自飲,決策邏輯以品牌知名度為信任錨點,中等價位(50-300元)產品更受青睞,線上媒體觸達與線下實體購買的渠道割裂凸顯體驗營銷的迫切性。對國產葡萄酒而言,品質基礎與品牌勢能尚未形成共振:需通過精準內容滲透打破“巷子深”困局,以文化敘事重構年輕群體的價值認同。
因此,結合上述調查,國產葡萄酒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在產品創新上,可開發小容量、低酒精度、果香突出的產品,適配學生聚會與自飲場景;在文化營銷上,以產區風土為核心,結合短視頻平臺(抖音、小紅書)打造“中國葡萄酒地理”IP,強化年輕群體對本土品牌的情感認同;在體驗經濟上,推動高校周邊酒莊開設研學路線,將品鑒與文旅結合,增強消費粘性。
行業挑戰與戰略建議
公開課的成功實踐,讓大學生深入了解了中國葡萄酒文化的獨特魅力,但也存在以下問題,并針對性提出了改進策略。
? ? 現存問題
一是政策支持不足:課程開發依賴企業贊助,缺乏專項資金與教育部門背書,難以形成品牌效應。
二是學科壁壘:葡萄酒與歷史、藝術等跨學科融合不足,文化內涵挖掘較淺。
三是品牌弱勢:國產酒營銷模式單一,國際競爭力不足,消費者對進口酒仍存品質偏好。
? ? 改進策略
一是政策賦能,積極與教育部等相關教育機構溝通,爭取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導,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師資培訓與教材開發,將“龍行高?!惫_課作為成功案例進行推廣,鼓勵更多院校參與該項目的開展,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二是產學研協同,深化與各大院校合作,將葡萄酒文化課程納入選修或必修體系,提供學分,激發學生參與熱情。鼓勵高校與企業共建“葡萄酒實驗室”或“葡萄酒研究中心”,聚焦品種改良、釀造工藝優化等課題。
三是多元化推廣,利用線上直播和線下品鑒會等活動結合加強宣傳,與主流媒體、社交平臺合作進行廣泛宣傳,開展校園競賽吸引社會關注。
四是強化本土宣傳,重點推廣本土葡萄酒品牌,通過開展品鑒與營銷活動、加強與國際品牌的合作與交流等方式提高本土品牌知名度。
五是注重文化傳承與創新,挖掘葡萄酒的歷史、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內涵,推動葡萄酒文化創新,推動葡萄酒文化與歷史學、文學、藝術、經濟學等多學科的交叉研究,拓展研究領域和深度。
未來展望:從文化破圈到全球引領
國產葡萄酒的市場仍未來可期,目前呈現出以下幾個趨勢:
年輕化趨勢:Z世代對葡萄酒的“體驗需求”將持續增長,品牌需通過元宇宙、AR等技術打造虛擬品鑒場景,吸引數字化原生代消費者,推出符合年輕人口味與消費習慣的產品,進一步拓展市場。
文化輸出:從本次公開課以“二十四節氣”為敘事主線可以看出,將中國葡萄酒與東方美學結合來宣傳葡萄酒文化效果極佳,塑造“風土即文化”的全球品牌形象是未來葡萄酒宣傳的主流方向。
產業升級:區塊鏈技術在酒類的運用較為成熟,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全產業鏈溯源,解決品質信任問題,同時推動產區集群化發展。
“龍行高校”公開課不僅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普及實踐,更是國產葡萄酒行業重構“人、貨、場”關系的里程碑。未來,唯有以“文化為魂、創新為刃、年輕為基”,方能突破進口酒壁壘,在全球葡萄酒版圖中書寫“中國風土,當驚世界殊”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