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形成了一個 10 至 15 公里的絕對死亡地帶”
烏克蘭和俄羅斯總參謀部對于現代軍事行動面貌變化的觀點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作者:謝爾蓋?伊先科
圖片:烏克蘭駐英國大使瓦列里?扎盧日內
4 月 25 日,前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2021 年至 2024 年期間任職,現任烏克蘭駐英國大使)瓦列里?扎盧日內將軍在皇家聯合國防研究所(倫敦)發表了一場頗為引人注目的演講。主題是:以俄烏武裝沖突的經驗來看現代戰爭面貌的變化。
究竟是扎盧日內自己撰寫了他演講的提綱,還是有一些非常專業的軍事分析人士(甚至可能是外國的分析人士)在幫他呢?這個問題尚無定論,但不得不承認,演講內容相當有深度。
以至于俄羅斯知名網站 BMPD(該網站由我們的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支持運營)認為有必要全文發布這場演講內容,按照該出版物的觀點,這篇演講 “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還需注意,扎盧日內在許多關鍵問題上闡述的觀點,與前俄羅斯武裝部隊總參謀長(2004 年至 2008 年任職)陸軍上將尤里?巴盧耶夫斯基的觀點非常相近。前俄羅斯總參謀長的觀點于 2024 年底在俄羅斯的《軍隊標準》刊物上發表。
這樣一來,如今我們有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對比來自沖突雙方的高級軍事將領對于戰斗進程和階段性成果的兩種觀點。
首先,說說在這兩份分析材料中相同的部分。
正如扎盧日內在倫敦所說,自烏克蘭境內的武裝沖突一開始,“天空中出現了無人機,這引發了整個戰斗架構的變革。
偵察和攻擊無人機以及負責校正炮兵火力的無人機,與態勢感知系統相結合,使戰場變得完全透明。所有這些為在戰術層面進行高精度打擊提供了無限可能……
無人機不僅成為了打擊前線目標的唯一手段,也成為了打擊戰役縱深目標的手段。這使得即便是在前線后方,任何裝備、武器或后備力量都無法隱藏……
由于戰場的絕對透明性,在前線前方形成了一個 10 至 15 公里的絕對死亡地帶。如今,無人機不僅會搜尋集群目標或裝甲目標,甚至會搜尋單個士兵,這已不足為奇。順便說一句,這個地帶還在不斷擴大,在這個地帶內被摧毀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引用結束)。
實際上,早在一年多以前,巴盧耶夫斯基將軍就在俄羅斯媒體上指出了類似的情況。
據他所說,在特別軍事行動區域出現了 “前所未有的戰場透明度”。這是由 “雙方大量持續使用的偵察和目標指示手段” 所導致的。首先就是無人機和衛星。
“大量的無人機偵察手段使得幾乎可以對各個層面的戰場,甚至是單個士兵,進行不間斷的監視”。
根據巴盧耶夫斯基的評估,所有這些實際上完全消除了 “戰爭迷霧”,并且極大地加快了目標指示和 “射擊 - 摧毀” 環節中決策的速度。
此外,不僅在戰術層面,在戰役和戰略層面,完全的透明度也正在成為現實。現在幾乎可以對任何縱深,甚至是戰略縱深,進行高精度打擊。
還有一點補充。實際上,巴盧耶夫斯基將軍頗為遺憾地承認,我們俄羅斯國防部和總參謀部的主要軍事分析人士在為在烏克蘭開展特別軍事行動的部隊做準備時,在這方面犯了一個大錯:“不得不承認,無人機在如今的武裝沖突中所扮演的如此夸張的角色,并沒有被軍事理論家們(首先是俄羅斯的軍事理論家 —— 作者注)預見到。盡管在 2020 年的第二次納卡戰爭中就已經出現了這種新趨勢的端倪”。
接下來。兩位軍事將領都強調,這種前所未見但如今顯而易見的 “戰場透明度”,對選擇武裝斗爭的方式和手段產生了重大影響。而在過去一個半世紀里,這些方式和手段在幾乎任何一場戰爭中都決定了武裝斗爭的進程和結果。
再次引用巴盧耶夫斯基將軍的話:“這些技術創新將關于隱蔽調動、部署、集中和使用大規模部隊集群的軍事教材送進了軍事檔案館。
任何部隊的集中都會立即成為打擊目標。這些部隊集群的后勤保障力量的巨大脆弱性更是加劇了這一問題。
結果是,無法集中部隊迫使人們改變軍事行動的基本原則。例如,不得不以小規模部隊和單個戰斗車輛來開展戰斗行動。而這就需要從戰斗、后勤和技術保障、部隊和兵力組織以及所有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系統的發展等各個方面,對方法進行根本性的改變”(引用結束)。
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按照巴盧耶夫斯基的說法,在戰場關鍵情況發生變化后,曾經熟悉且頗為強大的打擊手段中,坦克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這個不久前還是突擊力量和戰斗實力象征的武器,如今已成為了容易被發現且容易被摧毀的目標。此外,事實證明,坦克現在對地雷也非常脆弱。
結果是 —— 車組人員不再使用直接瞄準射擊,而是從隱蔽的火力陣地進行射擊。而這在以前是牽引式和自行火炮的任務。
從倫敦的視角來看,扎盧日內演講者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也大致相同:“自 1915 年以來一直是進攻行動基礎的裝甲車輛,如今面對廉價的無人機變得毫無防御能力,因此,如今在各種戰斗行動中已無法使用它們”。
兩位作者對于戰斗區域內作戰飛機角色變化的觀點也一致。
巴盧耶夫斯基:“在特別軍事行動中,防空系統與作戰飛機之間的傳統對抗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階段性結論是:諸如空中進攻行動或大規模空襲等作戰飛機的傳統運用形式已失去現實意義。
事實證明,有效壓制敵方防空系統幾乎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將決定空中戰斗的后續進程和結果,而且不僅僅是空中戰斗”。
扎盧日內:“戰場上空的空域對于有人駕駛飛機來說已無法進入,這些飛機已淪為防空系統的輔助目標。航空部隊需要進行現代化改造,以獲得從完全不同距離進行偵察和打擊的能力”。
然而,如果沖突雙方對烏克蘭戰斗進程及其對全球安全基本準則的影響的評估完全一致,那才奇怪呢。當然,這種情況并沒有發生。
但如果說巴盧耶夫斯基將軍理所當然地只專注于所發生事情的軍事技術層面,那么扎盧日內則將重點放在了政治方面。
這位早已戴上大使頭銜,同時又對基輔總統寶座懷有明顯野心的前烏軍總司令,不出所料,在演講過程中沒有錯過向歐洲聽眾提出一些寶貴建議的機會。
他建議聽眾們不要僅僅將他所說的一切視為關于迅速變化的技術的討論。不,扎盧日內堅信,這對整個世界來說意義更加重大和深遠。
“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所有這些都需要對運用的形式和手段進行全面的重新思考。結果是,軍事學說必須重新審視。這將導致對武裝力量組織原則的重新審視,最終,還會導致對國家防御規劃原則的重新審視。
我不知道,親愛的聽眾們,這在你們那里需要花費多長時間。我認為,對于我們的對手來說,這個過程不會超過三年,如果考慮到規模擴大的因素,則需要五年”。
然后,他繼續以那種傲慢且咄咄逼人的口吻嚇唬那些認真聽他演講的歐洲人:“率先系統且高質量地轉向新的軍事技術秩序的一方,將擁有絕對的戰略優勢,并能夠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只要對手還有資源、兵力和手段對我們的領土進行打擊并嘗試發起進攻行動,他就會這么做。這是一場消耗戰”。
最后,在我看來,那天扎盧日內最引人注目的言論是:“只有徹底摧毀(當然,這里說的是只摧毀俄羅斯的軍事經濟潛力 —— 作者注)進行戰斗行動的能力,也就是軍事經濟潛力,才能結束這場戰爭。徹底摧毀這一潛力甚至會讓占領軍在被占領土上的存在受到質疑”。
現在,將這些話與近幾個月來西方眾口一詞地呼吁盡快全面停止接觸線上的戰火的聲音對比一下。這與烏克蘭駐英國官方代表呼吁盡快、徹底地削弱我們的防御潛力的呼吁如何協調一致呢?
根本無法協調一致。這是一個公開的聲明,表明實際上沖突另一方沒有人打算停止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殊死搏斗。他們只是需要哪怕是短暫的喘息機會。而一旦喘息結束 —— 他們就會再次向俄羅斯發起攻擊。
很遺憾,我們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敵人的老巢將其擊敗!我們別無選擇。
有關在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的最新消息和所有重要內容,請關注作者了解更多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