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漓江山水如畫,碧波蕩漾,兩岸青山連綿。今年的“五一”小長假期間,漓江景區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為核心,統籌生態保護與產品創新,通過分層服務、智慧管理、文化賦能等一系列有力舉措,為游客呈現了一場“山水有韻、文化有魂”的文旅盛宴,實現旅游接待量穩步大幅提升。
統計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月5日,漓江景區游船和游覽排筏共接待游客22.17萬人次,同比增長43.76%。其中“磨盤山—陽朔”經典航線接待游客4.78萬人次,同比增長19.33%,文旅融合引領消費升級成效顯著。
5月1日,在桂林市陽朔縣陽朔鎮十里畫廊風景區,喀斯特峰林、遇龍河、竹筏、竹林、車流在夕陽的映照下,景美如畫,眾多游客在欣賞落日景觀。通訊員 黃勝林 攝
文化賦能山水
解鎖沉浸式文旅新體驗
“五一”假期,漓江景區以“文化+科技”雙輪驅動,為傳統山水賦予現代活力,打造別具一格的沉浸式節慶體驗。
在線上,景區積極開展多維聯動傳播,在短視頻等平臺圍繞“漓江保護日”等熱門話題,結合名人探訪、國際游客推薦等精彩內容,全方位、立體式呈現漓江生態與人文魅力,引發廣泛關注與熱烈討論。
線下體驗更是亮點紛呈,科技與文化深度融合。磨盤山碼頭推出的“AI舊報紙拍攝機”成為游客的“新寵”,不少游客在機器前排隊體驗,生成專屬歷史頭版紀念照,讓個人影像與桂林文化深度交融;仿生機械犬與億年地質奇觀同臺“對話”,科技感與自然之美相互碰撞,帶來獨特的視覺沖擊;游船升級的“漓江雅集”活動中,山歌對唱、民樂演奏、茶藝品鑒等精彩節目輪番上演,讓游客們在山水間悠然自得,盡情感受詩意人文的熏陶。
通過“文化解碼、科技編碼、場景再造”,景區成功構建起“上水為體、文化為魂、科技為翼”的新型文旅模式,推動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分級服務創特色
多元產品攬客來
“游船是漓江最佳流動觀景臺。”桂林籍歌唱家羅寧娜在“五一”前夕體驗漓江五星級游船后發出由衷感慨。為進一步延長游客體驗時長,增強旅游互動性,漓江景區精心構建了“三星特色體驗、四星尊享服務、五星私屬定制”的星級游船分級管理體系。同時,積極打造多樣化游覽產品,既有融合非遺文化、民俗體驗、親子共享的主題游船,也有“搖筏入煙江”的親水排筏,還有覆蓋“磨盤山—陽朔”“陽朔—楊堤”等不同線路、展現漓江四時風光的多時段水上游覽體系。
此外,景區以光影秀生動演繹漓江景觀四季變化,配合文化大講堂、國潮音樂會等特色活動,打造出“遍覽山水、品味人文”的全時段游覽體驗,有力推動漓江旅游從“山水觀光”向“文化沉浸”轉型升級。這些豐富多元的產品和服務吸引了大量游客紛至沓來,假日期間,游船和排筏幾乎每日滿載運行,游客們在如畫的山水間流連忘返。
智慧管理護航
科技賦能優化體驗
依托先進的漓江景區智慧管理系統,景區通過統一票務平臺實行“分時段預約+智能調配”,能夠精準動態預判客流高峰,靈活加密發班頻次、增開臨時售票窗口、及時發布流量預警,有效破解“一票難求”難題。
游船配備的全天候北斗定位系統實時追蹤航行數據,為通航安全與效率提供堅實保障;借助數字漓江5G監管平臺,景區同步實施“人工巡檢+智能監控”動態監管,全方位覆蓋景區各個角落。“五一”小長假前,景區還組織企業集中開展“一企一課”“應急救護”等專項培訓,極大提升一線旅游接待人員的專業服務素養,為游客營造了安全、舒心的游覽氛圍。
據統計,整個“五一”假期,景區未發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游客滿意度達到98%以上。
文旅融合展風采
媒體聚焦引關注
假日期間,漓江山水與歷史人文交相輝映的壯美場景多次亮相各級主流媒體。漓江景區“萬舸爭流”“千舟競渡”、游客接待量創新高等畫面頻頻登上央視、新華網等權威媒體,引發廣泛熱議。廣西電視臺、桂林市融媒體中心等也紛紛聚焦漓江分段預約、智慧分流等創新舉措,全方位展現景區迎接旅游高峰的充分準備和良好秩序。這些媒體報道不僅提升了漓江景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讓更多人領略到漓江文旅融合發展的獨特魅力。
據了解,下一步,漓江風景名勝區將繼續深挖民族文化內涵,構建“四季有節、山水有韻”的全域文旅格局,全力打造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讓“詩意的山水”與“流淌的文化”共同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篇章,為廣大游客帶來更多精彩的文旅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