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啟動首屆科技節,機器人、機器狗、法拉第籠、非遺技藝……集趣味性、知識性、體驗性于一體的近90個展示體驗項目,為學生們打造了一個走出課本、觸摸科學的“第二課堂”。
“約20萬伏的電壓傳到這個鐵籠子里,你站在里面卻毫發無損,敢不敢嘗試一下?”在一個法拉第籠前,聽完物理老師的介紹,排隊的同學們躍躍欲試。原來,這是一個用于演示靜電屏蔽和高壓帶電作業等原理的設備,當閃電劈向法拉第籠時,籠形導體的靜電屏蔽效應使籠內的電場為零,人即使觸摸籠子,在手與腳之間也沒有電壓,不會觸電。
“你可以摸一下籠子,不要怕!”物理老師鼓勵學生道。體驗完成之后,學生們還要物理老師接著解釋,法拉第籠也帶來了生活中的啟示:當我們在戶外遭遇閃電時,在汽車(金屬籠形物)里待著是非常安全的。
在智能警用設備展區,喜歡軍事的男生們對桌子上擺放的槍支、偵察無人機、穿越機等好奇不已,排著隊想要上手觀摩一番。一臺造型炫酷的無人機反制槍,讓同學們愛不釋手。
在西南大學蠶學宮帶來的實物展示區,同學們了解到用蠶絲制作的碳纖維羽毛球球拍已經面市;模擬飛行、AI體育等操作類項目,則讓大家體會了一把“速度與激情”以及大數據分析的奧妙。
“沒見過”“很新潮”,高一(19)班的羅文博在各個展示項目中穿梭,表示“完全看不夠”。他說,這次科技節展示的項目里,他最喜歡真實的手槍等警用設備,還有VR賽車也讓人著迷,就好像自己真實在駕駛賽車一樣。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黨委書記歐健介紹,本次科技節活動不僅整合了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中學、小學及幼兒園的優質資源,還聯合了重慶科技館、重慶自然博物館、賽力斯等35家單位及企業共同策劃,共有校企合作、校校合作項目35個,還有50多位校內學科老師深度開發的科學體驗活動,通過沉浸式的科學體驗,讓科學擺脫枯燥,變得可感可觸。
上游新聞記者 宋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