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靜安區精神衛生中心5號樓的一隅,有一間以清新綠色為主調的咖啡屋,名為“抖擻精神”。這里不僅是職工休憩的港灣,醫患交流的天地,更承載著許多人的希望與新生。顧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32歲的顧女士被診斷患有精神疾病,從此,藥物成為她生活的必需品。幸運的是,靜安區精神衛生中心為她提供了免費藥物,政府每月的生活補貼也緩解了她的經濟壓力。然而,真正改變她生活的,是這間小小的咖啡屋。
顧女士和康復師蔣紅
每周,顧女士都會來到抖擻精神咖啡屋,參加社會職業康復項目——學習制作咖啡。起初,她對咖啡制作一竅不通,甚至因緊張而屢屢失誤。
“第一次做咖啡時,我不小心打翻了杯子,當時特別沮喪。”顧女士回憶道。但康復師蔣紅并未責備她,而是輕聲安慰:“別著急,慢慢來,你會越做越好的。”
類似的場景不止一次。有一次,她在裝填咖啡粉時不小心碰翻手柄,咖啡粉灑了一地。她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蔣紅卻笑著說:“沒關系,我們重新來?!彼笇ь櫯坑眯∷⒆訉⑸⒙涞目Х确凼占饋恚斑@些足夠再做一杯,不要浪費?!?/p>
在蔣紅的耐心指導下,顧女士逐漸掌握了技巧,如今已能獨立制作一杯香醇的拿鐵。
“看著自己做的咖啡,喝上一口,心里特別自豪。”顧女士笑著說。
咖啡屋的室外休閑區是她最喜歡的地方,兩株山茶花樹旁擺放著圓桌和椅子,天氣晴好時,她常坐在那里,聽著鳥兒鳴叫聲,感受微風拂面,心情也隨之輕松起來。
除了技能學習,咖啡屋還給了顧女士面對生活的勇氣。每當她遇到鄰里矛盾或內心困擾時,蔣紅總會耐心開導她,幫助她找到解決之道。
“在這里,我不僅學會了做咖啡,更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顧女士說。
如今,她的生活日漸充實,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抖擻精神咖啡屋不僅為她的人生增添了色彩,更讓她相信,美好生活才剛剛啟航。
“每一次嘗試,都是新的開始。”顧女士望著手中的咖啡杯,眼神堅定而溫暖。
在這間小小的咖啡屋里,一杯咖啡的溫度,正溫暖著更多像顧女士這樣的人。
區精神衛生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抖擻精神咖啡屋不僅是一個職業技能康復平臺,更是一個傳遞溫暖與希望的窗口。希望通過這樣的社會融合項目,幫助康復者掌握技能、重建自信,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納、被需要的?!?/p>
記者手記:在抖擻精神咖啡屋,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杯杯咖啡的誕生,而是一個個振作起來的生命個體,是患者向外界傳遞出的“我可以”的溫柔宣言。每一杯咖啡背后,都有一個積極擁抱美好生活的生命故事。當醫療機構搭建起這樣的“治愈角落”,我們才真正懂得——所謂“精神衛生”,不僅是對疾病的治療,更是對生活勇氣的一次次溫柔喚醒。
還記得靜寶此前帶大家一起探訪抖擻精神咖啡屋嗎?點擊鏈接回顧→
記者:郁婷藶
圖片:郁婷藶
編輯: 陳攻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