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車展期間,輔助駕駛領域呈現出兩個顯著趨勢:行業規范持續完善與主流車型加速普及。
這種趨勢的出現,標志著輔助駕駛技術正從少數品牌的"軍備競賽"轉變為面向大眾的基礎配置。
在這場變革中,東風日產與Momenta的合作案例,則揭示了輔助駕駛技術發展的新方向——從比拼硬件參數轉向提升用戶體驗。
用戶不在意技術
但在意接孩子要走哪條路
l 工作日的早高峰,一邊提心吊膽著遇到突發封路和堵車,一邊卡著時間把孩子送到學校;
l 暴雨來臨,一邊對暴雨模糊的前方視野時刻警惕,一邊小心著地面濕滑對剎車的影響;
l 終于到周末去商場購物,還要拎起大包小包,穿過半個停車場去找自家的車......
在現代城市交通場景中,真正困擾駕駛者的往往不是駕駛本身,而是各類突發狀況。而這些實際場景中的痛點,正是輔助駕駛技術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近日上市的東風日產N7(參數丨圖片)搭載了與輔助駕駛重要供應商Momenta聯合開發的輔助駕駛系統,該系統的算法正是基于這樣的中國道路實際場景深度優化的。
無論是城市記憶領航輔助NOA 減輕早高峰上班路上的勞累,還是利用場景數據和傳感器預判安全的跟車距離,亦或是記憶泊車輔助解決停車反復揉庫的難題。
這些輔助駕駛功能的改進,看似不如參數提升直觀,卻精準擊中了家庭用戶的核心需求。
一場「需求反推技術」的范式革命
如今家庭用戶對輔助駕駛早已從“驚艷的配置”轉向“無感的守護”,如何用需求反推技術、給用戶的用車體驗升級,是每一家車企和輔助駕駛供應商共同面臨的難題:既需要優秀的輔助駕駛底層技術提供不俗的基礎表現;更需要對用戶多一點點用心,去考慮用戶想要什么,真正需要什么。
在底層技術層面,Momenta采用的一段式端到端飛輪大模型,通過超萬項實車測試數據積累,累計泛化路試里程達35萬公里,覆蓋全國極端氣候路況。這種技術架構為后續的場景優化提供了堅實基礎。同時,研發團隊針對典型場景進行了細致調校。以擁堵路段跟車為例,工程師通過12輪調校和76次軟件迭代,使車輛減速曲線平順性提升37%。這種優化既保證了行車安全,又避免了頻繁加減速帶來的不適感。
有了底層技術的支持,要讓N7車主感受到更多的用心,就需要「知己知彼」——理解用戶、帶入用戶,幫助用戶。
作為日產的首款家用純電轎車,N7的用戶受眾非常明確——家庭。11.99萬~14.99萬主流價格區間,近3米長軸距的大空間,零壓云毯座椅,17項防暈車對策等等,都瞄準了主流家庭市場最剛需的需求:空間、舒適和安全。這一點在輔助駕駛上也不例外。其中搭載Momenta一段式端到端飛輪大模型的Max版13.99萬起售。據公開信息,97%的用戶選擇了Pro版或Max版。
合資車企與中國智駕的雙向選擇
當合資車企在智能化浪潮中陷入“技術拿來主義”困局時,日產與Momenta的合作卻撕開了另一種可能性——顛覆傳統“主機廠定義需求-供應商交付技術”的單向鏈條,轉而以數據驅動型研發重構合作范式。
Momenta工程師團隊直接進駐東風日產研發中心,雙方共享超過百萬公里的本土道路數據。這種深度協同既保留了日產在車輛工程方面的經驗,又融入了Momenta對中國道路場景的深刻理解。
有了東風日產N7與Momenta這種「量身定制」的輔助駕駛體驗,也就不難理解這屆上海車展期間同步有6家車企官宣與Momenta的合作。只有車企與輔助駕駛方案供應商的雙向奔赴,讓技術在不同品牌、不同車型身上找到最適合的落地形態和用戶最需要的體驗,才是現階段輔助駕駛的“最優解”。
最后
當前輔助駕駛領域正經歷從"功能實現"到"體驗優化"的轉變。
Momenta與日產的實踐證明,技術領先性不僅體現在參數指標,更在于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當技術足夠隱形、體驗足夠熨帖,輔助駕駛便不再是參數表上的冰冷數字,而是生活方式的自然延伸。這也解釋了為何Momenta能成為“全球品牌的共同選擇”——其技術方案既具備跨車型、跨地域的泛化能力,又能針對不同市場打磨體驗顆粒度。
這或許也為行業指明了一條可持續發展路徑:讓技術進化始終與用戶體驗提升同頻共振,技術的使命便能從“功能實現”升華為“信任托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