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風掠過海河,帶著水汽與槐花香。河北區意式風情區的百年洋樓群在暖陽下更顯優雅。這里正以“洋樓+”為核心理念,將曲藝、戲劇、文學、歷史與市井煙火融為一體,打造一場跨越時空的文藝盛宴,讓凝固的時光被重新注入心跳。這個“五一”,不妨以Citywalk的方式,從建國道的市井煙火出發,在洋樓群落的肌理中,觸摸那些被激活的磚瓦,聆聽歷史與未來的雙重敘事。
曲藝與煙火:聲光記憶
“相聲是天津的魂,德云社是魂的新巢。”一位本地老觀眾在德云社首家天津分社門前感慨道。這座位于建國道121號的百年老劇場,歷史上曾多次易名,其中廣為流傳的就是“東天仙”這個稱呼,戲園坐南朝北,初建時為磚木結構,整體共分兩層,可容納一千余名觀眾,是當時天津最大的戲園。1937年東天仙戲園改名為“天寶戲院”,直到1953年才正式定名民主劇場。這里不僅名字多,名氣也大,梅蘭芳在此首演時裝新戲《一縷麻》,譚鑫培的京劇唱腔響徹廳堂。相聲大師馬三立、侯寶林,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都曾在此登臺演出。這座橫跨一個世紀的老劇場承載了無數名角宛轉悠揚的曲調,也見證了近代天津戲曲文化的發展歷程。歷經百年滄桑,2021年,老戲園重煥生機。德云社的入駐讓傳統戲臺變身“笑聲工廠”。推開門,被郭德綱評價為“直眉瞪眼奔著老藝術家去的”高峰·欒云平組合的相聲專場演出正在進行,傳統相聲與現代包袱碰撞出火花,傳來陣陣觀眾的笑聲,正如一位來自唐山的游客所言:“這里的每一塊磚瓦都像在講相聲,連空氣里都飄著幽默感。”
德云社首家天津分社的對面,奧匈帝國俱樂部舊址門口的小石獅子悠閑地坐著,陽光如同金線穿過樹葉織就的碧蘿篩,在小石獅子身上灑下碎金般的光斑,院子里的碧桃集體綻放,清甜的花香和一尺花園的咖啡香裹著舊時光漫溢整個院子。這座百年建筑如今盤煥新蝶變為一尺花園天津首店,漫步其間,魚山飯寬的《從自然開始想象》畫展正在舉行——細密的水墨線條攀上古老的墻,活潑可愛的《草間》系列里,小小的人物居游于天地萬物之間,與花鳥魚蟲作伴,逍遙自在,如同一個隱秘的桃花源,讓人得以暫時安放困頓的身體與心靈。顧客們捧著“湖岸咖啡”倚窗而坐,奶泡拉花下愛心層層綻放,仿佛啜飲下一口東方園林的閑適。“咖啡成了慢藝術。看馬路對面的德云社人流如織——時空在此刻交錯,傳統曲藝與當代藝術達成微妙平衡。”一位顧客輕笑。
往東再行數十步,圣心堂的紅磚拱券沒入暮色。這座始建于1922年的教堂,全稱為“方濟各會圣心教堂”,又名“耶穌圣心堂”。修繕后的圣心堂舊址打造為圣心藝術中心,引入以藝術文化為主要方向的業態進駐。黃昏為具有典型意大利文藝復興后期風格的八角形屋頂披上鎏金紗衣,斑駁的磚縫間沉淀著匠人修補的耐心。“原來,時光才是最虔誠的修復師。”一位女游客仰頭望著光影在穹頂游走,指尖撫過墻磚上深淺不一的裂痕——那些被歲月啃食的缺口,如今成了光線的通道。
街巷與新生:文藝敘事
離圣心堂不遠處建國道地鐵站附近的東疆之星·意風新經濟產業園(意巷)內,“新青年百樂派”活動吸引了很多青年游客來解鎖Z時代潮玩新姿勢。這里原是意大利兵營,始建于1925年,經過提升改造后化身為青年文化試驗場。2023年9月開園,圍繞新零售、新消費賽道,打造集新消費品牌培育、產業聚集、展覽展示、校企聯動為一體的復合商業載體,實現老街區+新地標、老建筑+新消費、老字號+新品牌的“新老融合”,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天津藝文打卡地。這個“五一”,以“自由拼貼”為精神內核,將音樂、藝術、市集、社群活動等多元內容模塊化嵌入,讓游客用腳步丈量藝術的邊界,行走出屬于自己的城市游牧劇本。
穿越40年的ACGN收藏展全國首展正在意巷PUTON藝術空間舉辦,親筆手繪、全球限量的復制原畫、獨一無二的限定手辦、充滿故事的親簽周邊等難得一見的動漫收藏品,吸引眾多青年來此尋找屬于自己的“童年記憶”。
院內“故事與酒的故事”,邀請青年樂隊、策展人與大家喝酒,年輕人可邊品嘗特色調酒邊欣賞藝術策展,還能與創作者交流,在微醺中分享故事,說出心事或帶走陌生人的片段。“這里像城市的呼吸口,既有煙火氣,又有先鋒感。”一位策展人如是說。
歷史與劇場:時空對話
從意巷出來沿民族路向南,梁啟超故居的涼亭爬滿藤蔓,庭院內的老槐樹花開正盛。持“一票通游”套票的游客,換上灰布長衫踏入飲冰室,體驗《公車上書》《梁氏家風》等沉浸式短劇:梁啟超伏案疾書,“諸君!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青年們齊聲朗誦,聲浪驚起檐下燕子,歷史從未如此觸手可及。
五百米外的曹禺劇院,青磚小樓藏著《雷雨》的基因。游客披上綢緞旗袍,與“周樸園”對峙,演出結束,即興環節開啟,觀眾登臺演繹《日出》片段,木地板的吱呀聲與臺詞回響交織。“在這演戲,連呼吸都帶著民國味兒。”一位參與者感慨。
夜幕垂落時,鐘書閣的天臺成為最佳觀景臺,捧一杯從一尺花園帶出的“湖岸咖啡”,俯瞰洋樓群的燈火次第亮起,它們不再是封存的標本,而是文化的活體。此刻的意風區,像魚山飯寬筆下的長卷——歷史是水墨皴染的底色,當代生活是工筆勾勒的細節,而每個漫游者,都是畫中悠然踱步的點景人。
這個“五一”,且以腳步為筆,在意風區的洋樓群里寫下你的天津敘事。或許在某條青石巷轉角,你也會聽見時光私語,看見一座城的文藝心跳如何穿透百年,依然鮮活如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