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嘉悅(云南財經大學)
近日,有博主爆料稱,其家人在“去哪兒旅行”平臺預訂了六張5月1日出行的機票,每張2000元。可就在出行前,遭遇了平臺“先退票再買新票”操作,新票每張價格只有1580元,這六張票的差價共計2520元未退,他懷疑被平臺“退高買低賺差價”。5月4日,平臺方面回應,出現這種情況系工作人員失誤,屬于極小概率事件。他們可將此前訂票款全部原路退回,客戶還能免費使用新票。( 5月4日 極目新聞)
近年來,每逢旅游旺季就有乘客反映本人機票被“退高買低”,差價不翼而飛已經成為常態。一些代理商利用消費者信息不對等“吃掉”差價的情況屢禁不止。
此次事件中,雖然“去哪兒旅行”平臺已經給出“工作人員操作失誤”的解釋,并提供“全額退款”的承諾,但其在未經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故意隱瞞退票、重新購票且不主動告知并退還差價的行為已成事實。該行為屬于“故意隱瞞真實情況”,甚至可能構成欺詐。若是事件真相與“去哪兒旅行”平臺工作人員所說的“是因工作人員操作失誤引起”,那么工作人員就該及時聯系消費者告知情況,并提出解決措施,而非放任2520元差價“石沉大海”。
搜索發現,此類“退高買低”現象在投訴中反復出現,大多平臺都如東海航空一般聲稱“已出票又被退票的話,只有原訂票平臺可以操作”來甩鍋代理商。在“退高買低”的事件處理上,機票代理商全額退款僅是底線,更需平臺自身完善風控機制,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平臺需使用更加強有力的手段規范機票代理領域。一是要加強對機票代理商的資格審查,嚴加管控異常信息;二是要保證機票價格的信息透明度。機票代理鏈條長、價格波動頻繁,消費者難以實時掌握真實票價。平臺應與機票代理商合作,確保購票頁面、行程單、驗證渠道的價格完全一致;三是要優化投訴制度,幫助消費者搜集證據,降低消費者維權門檻。
機票價格波動,消費者不該被蒙在鼓里,更不該被“退高買低”。平臺要切實承擔責任,加強監督,從根源上遏制此類亂象。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本賬號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賬號將迅速采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賬號不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