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第28屆東盟與中日韓(10+3)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意大利米蘭舉行,主要討論了全球和區域宏觀經濟形勢、10+3區域財金合作等議題。《日經亞洲評論》5日報道稱,亞洲各國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該會議后的聯合聲明中警告稱,貿易壁壘可能會給全球經濟造成裂痕。聲明寫道,“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將成為全球貿易的重負,導致經濟分裂,影響整個地區的貿易、投資和資本流動”。
此次會議上,中日韓3國和東盟10國都一致認為,貿易保護主義將加劇成為全球貿易的負擔,導致經濟分裂;并點名美國稱,“對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表示警惕”。聯合聲明還指出,未來的不確定性正在增加,將力爭保持靈活性以應對保護主義抬頭,以及不穩定的全球金融形勢等挑戰;并重申,將維持以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心的多邊貿易體系。這聯合聲明中的每一句話,無一不在打特朗普政府的臉。當前越南、日本、韓國等國還在跟美國進行貿易談判,而他們同時又跟中方一起發表了這樣的聲明。
石破茂(資料圖)
就以日本來說,作為美國曾經的親密盟友,日本原本以為,率先開啟與特朗普政府的面對面關稅談判,就能換取特朗普的優待,甚至宣稱可以先與美國達成協議,起到“示范”作用。可特朗普政府對日本提出了一系列苛刻要求,重新分配駐日美軍軍費,要求日本大幅增加駐日美軍費用分擔比例,從過往的基礎上提高不少;還要求增加美國汽車等商品在日本的銷售,設定了具體的美國汽車在日本市場份額增長目標。
這種"連盟友都不放過"的訛詐策略,讓日本徹底認清現實——日美談判不僅未達成任何共識,反而催生日本對華合作的罕見堅定。石破茂公開表示"對美方此舉非常遺憾"。東南亞國家則用切身之痛印證妥協的代價。越南46%、柬埔寨49%、馬來西亞24%、印尼32%的關稅重負下,東盟各國出口數據持續承壓。泰國香米對美出口量腰斬,印尼棕櫚油產業遭遇36%關稅壁壘,馬來西亞電子元件企業被迫轉移生產線。這些曾被美國視為"可分化陣營"的國家,正因關稅高壓迅速向中方靠攏。
特朗普(資料圖)
就在會議當天,歐洲方面也傳來了好消息,西班牙方面稱,將繼續推進和中國的關系,并且承諾要通過現有的對話機制,改善和中國的經濟聯系。其實之前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訪華時,就已經能看出歐洲出現了越來越多希望向中國靠攏的國家。尤其是雖然特朗普暫緩了對歐關稅,但是也阻擋不了這一趨勢,因此西班牙方面的明確表態,或許也能視為是對特朗普政府的回應,如果特朗普還不能會悔改,那美國的貿易伙伴,將愈發遠離美國。
特朗普本以為關稅是張“王炸”,能把其他國家打得服服帖帖,逼著他們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把自己變成了“孤家寡人”。要是繼續堅持關稅政策,美國國內的企業和消費者先受不了,畢竟物價飛漲、生產成本上升,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企業也得罵娘;但是問題來了,要是現在收手,特朗普的面子往哪擱?美國的民主黨肯定得抓住這個機會大做文章,把他批得體無完膚。現在特朗普把希望全寄托在和中方的談判上,盼著中方先給個臺階下。但他顯然打錯了算盤。
特朗普(資料圖)
全球化讓美國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但也讓其他國家有了崛起的資本。當中國、歐盟這些力量站穩腳跟,美國卻發現自己沒法像過去那樣一手遮天了,特朗普政府的單邊主義,擋不住對手的成長。米蘭會議傳遞的信號很清楚:亞洲和歐洲不是在被動應對,而是在主動重塑全球化的規則。美國或許還能靠關稅戰撐一陣子,但長遠看,這種單邊打法只會讓它更孤立,全球化不是停下來,而是換了條路繼續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