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詐宣傳活動中,許娜為群眾介紹常見的詐騙手段。北京市公安局/供圖
記者|張若楠
責編|王蓉
正文共2845個字,預計閱讀需8分鐘▼
2024年初,一起涉及三位當事人、涉案金額高達700余萬元的詐騙案,被北京市公安局豐臺分局反詐中心成功攔截。這起案件成功破獲的背后,是豐臺反詐民警的多次上門勸阻、與當事人數個小時的耐心溝通和被當事人掛斷的數十次電話……
在反詐案件阻攔過程中,面對群眾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北京市公安局豐臺分局刑偵支隊反詐二隊中隊長許娜說:“700萬元是很多人一輩子都掙不來的錢,用我們的辛苦換他們后半生的幸福,這很值得。”
2021年,許娜開始擔任豐臺分局反詐中心隊長,她帶領團隊深入研究分析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特點和規律,總結提煉出適應實戰、效能突出、適宜推廣的反詐技戰法,并向全國推廣。在她的帶領下,反詐中心團隊先后獲得集體二等功、集體三等功各1次。她本人因工作突出,榮獲2025年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稱號。
發動各方力量與詐騙分子斗爭到底
“打擊詐騙違法犯罪是常態,做好事前防范更是基礎。”這是許娜經常對團隊民警們說的一句話。
負責反詐中心工作之初,許娜認真查閱研究了豐臺分局以往的詐騙案件。她告訴記者,這些案卷中的一字一句,都讓她深深地體會到受侵害群眾內心承受的痛苦,也更加堅定了她和詐騙分子斗爭到底的決心和勇氣。
2024年的一天中午,許娜接到某銀行營業所打來的報警電話,說有位大媽執意要給一個陌生賬戶轉賬巨款。放下電話后,許娜急忙帶領民警趕到營業所,通過仔細詢問大媽,許娜判定,這是一起電信網絡詐騙案。
許娜拉著大媽講了幾個類似的詐騙案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大媽恍然醒悟,終于意識到自己險些被騙。許娜安撫大媽說:“以后接到可疑的電話,要找有關部門核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報警,不論對方說什么,一定要相信民警。”
這樣的場景在許娜多年的反詐工作中,已經發生過多次,每次她都一如既往地勸阻群眾,守護群眾的財產安全。
“要想做好反詐工作,就要有對人民群眾的愛心、細心、耐心,這‘三心’就是民警初心使命的具體體現。”許娜對民警們說,每一條線索背后都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不管線索大小,都要當作唯一破案線索對待,必須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第一時間與被騙群眾取得聯系,第一時間斬斷騙子的網絡、電話觸角。
豐臺分局全面開展預警勸阻工作后,許娜帶領團隊對接預警系統,組建勸阻隊伍,開展人員培訓,反詐團隊在工作中做到有警必接、接警必出。但許娜認為這還不夠,反詐民警力量再強也是有限的,要想打贏反詐戰,還要發動各方社會力量。
為了進一步提升反詐民警的工作效率,許娜在豐臺分局黨委的支持下,在全市率先建立起覆蓋30個派出所的三級反詐分中心,在與轄區300家銀行網點建立起“警銀”防詐機制的基礎上,又與金店建立起“警金”防詐機制,同時摸索總結出反詐預警機制等十余項機制,這套精準預警勸阻工作新模式,已經為群眾止損上億元。
巧思妙招織牢線上線下反詐網
“眼前覺得撿頭豬,過后被騙沒地兒哭。”
“天上掉個餡餅,其實是個陷阱。”
“不貪小便宜,心安甜如蜜。”
通過生動有趣的民俗諺語,許娜走進社區,將反詐知識帶到轄區群眾身邊,她還帶領團隊秉持線上線下兩手抓、同步推進的方式,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防詐知識宣講。面對反詐宣傳工作,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讓反詐意識在群眾心中扎根。
許娜決定,要從根源入手。
為了精準剖析轄區內電詐案件的發案成因,許娜組織民警撰寫每日警情分析,帶頭對事主逐一進行回訪,不斷調整數據分析模型,實現數據為警務賦能。
為什么電詐能屢屢得手?許娜得出了三個結論——一是部分老年人不了解機關單位的辦事方式,一個虛假電話就信以為真;二是有的群眾在遇到涉及親人、財產問題時,往往關心則亂,禁不住詐騙分子的恐嚇;三是有的群眾占便宜心理作祟,會被送到眼前的“便宜”誘惑,詐騙分子得以“請君入甕”。
許娜從數十種主要電詐方式中歸納出近百種套路,一個個地給居民演示講解。群眾在學習反詐知識后感嘆,騙子騙術不斷變化,許警官不斷筑牢織密天羅地網,不管是看得見還是看不見的騙子,都別想突破她布下的防護網。
針對發案人群特點,許娜深入轄區學校、企業、社區、農村,不斷暢通警民溝通渠道,組織開展反詐宣傳講座活動千余場,組織設計制作發布宣傳作品270余件,她還推動籌建了“新發地市場四級反詐分中心”,將反詐觸角向各個區域延伸。
不滿足現狀的許娜,力爭最大化地增加宣傳覆蓋面,她推動全區建立“豐警便民微信群”7000余個,在群內積極發布反詐提示萬余次,即時響應群眾咨詢,讓群眾時刻感受到“民警就在身邊”。她還探索出防詐宣傳新模式,主持運營的微信公眾號“小豐講反詐”,實時發布最新的反詐知識,受到轄區群眾的歡迎和贊賞。
始終保持“學生”心態
面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手段的不斷更新,許娜始終保持著“學生”的心態。為了更深入地了解詐騙團伙的犯罪手段,她主動申請參與抓捕犯罪嫌疑人,成功獲取有關犯罪團伙運營模式、體系架構的第一手資料,并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防范建議。
對于在反詐勸阻中被深度洗腦的事主,她自學心理學課程,帶領團隊成員反復研究事主心理和詐騙套路,針對不同詐騙類型制定出專門勸阻方案,指導基層反詐人員開展有效的勸阻工作。
許娜告訴記者,對抗電詐犯罪就是一場與犯罪分子的賽跑,必須搶在犯罪得逞前將損失截住。
去年8月的一天,許娜接到派出所民警的求援電話,稱將一名正在經歷詐騙的女事主帶到派出所后,不論警方如何解釋,對方都堅持認為自己沒有被騙,只是在跟朋友投資。聽完民警介紹的情況,許娜憑借多年的反詐經驗,初步斷定事主中了“殺豬盤”騙局。
見到事主后,許娜耐心向對方介紹“殺豬盤”的特征。所謂“殺豬盤”是指一種通過交友建立感情鏈接,再通過引導事主到虛假投資平臺進行投資的詐騙方式。
面對事主的執迷不悟,許娜不急不躁地說,“網上認識的朋友,是男是女你都不知道呢。”這時,事主驚覺,“你怎么知道是網上認識的?”
許娜的一句話,讓事主突然意識到自己可能遭遇了電信網絡詐騙。在許娜的進一步講解下,事主終于承認自己所謂的“男朋友”正是通過網上認識的。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勸說,事主終于講出了被騙的全過程,還告訴許娜,自己正準備把到期的50萬元取出來,按照對方引導的方式進行投資。
50萬元保住了,事主一遍遍地向許娜表示感謝。
防詐反詐工作,加班加點是常事,許娜對此從無怨言,但當談起家庭和孩子時,她的心里總會涌上一絲愧疚。兩個孩子都上學了,她幾乎沒去開過家長會,8歲的女兒也總說媽媽不關心她。直到參加了媽媽單位的一次表彰會后,孩子在作文里寫道,“以前,媽媽不能送我上學,我總是哭著責怪媽媽。今天我終于理解了媽媽工作的意義……雖然她當警察經常加班不能回家,但街上閃閃的警燈就是警察的身影,給大家帶來了信賴與安寧。我愛媽媽!”
許娜把這篇作文保存在了手機里。她說:“雖然生活上對孩子有些虧欠,但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無怨無悔,又何嘗不是一種榜樣教育?只要還有騙子存在,我仍會堅定地走在防詐反詐的路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