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袁燦興《政商現(xiàn)形記:清朝的權力、貿易與商幫》,原標題為《政商雙殺:胡雪巖興衰史》,有刪減。
△ 《政商現(xiàn)形記:清朝的權力、貿易與商幫》
岳麓書社出版
在皖南績溪與杭州臨安之間,有一條風光綺麗的徽杭古道,經(jīng)由此條古道,徽商得以開拓貿易,走出山村,走向江南,走向世界。巨商胡雪巖少年時也曾肩挑背扛,經(jīng)由此古道至杭州謀生,最終脫穎而出,叱咤于商場之上。清代徽商與權力結合最為緊密者,當為胡雪巖,乃至其被人稱為“紅頂商人”。
胡雪巖,本名光墉,字雪巖,安徽績溪人,少年時至杭州,在錢莊中打雜役。學徒期滿后,胡雪巖先是在錢莊中當伙計,后升為跑街(銷售)。
胡雪巖初有資本后,為了在商業(yè)領域取得進一步拓展,必然要在官場上有所倚仗,他的倚仗就是王有齡。
王有齡知道胡雪巖的能耐,便將糧餉事宜交給他辦理。1861年,太平軍進攻浙江,胡雪巖受王有齡之托,至上海向洋商購買軍火、糧食。在杭州失守前一個月,胡雪巖運送糧食、軍火前往杭州,但杭州被重重圍困,無法進入。此年十二月,杭州被太平軍攻克,王有齡自縊身死。
此時,左宗棠正奉命從江西援浙,朝廷命他繼任為浙江巡撫。胡雪巖當即奔赴江西廣信,至左宗棠軍中拜謁。此行胡雪巖攜帶了大禮包,獻上此前采辦的糧食、軍火,得到左宗棠賞識,受命辦理糧臺與轉運局務,左宗棠認為:“以浙江之紳辦浙江之事,情形既熟,呼應較靈。”
同治二年(1863),左宗棠任閩浙總督,仍兼浙江巡撫。同治三年二月,左宗棠收復杭州。在此期間,胡雪巖全力為左宗棠辦理軍糧、軍火等事宜,一度還為左宗棠聯(lián)系法國駐寧波艦隊軍官德克碑,組建由外籍人士組成的“常捷軍”。左宗棠在浙江的一系列戰(zhàn)事中,常捷軍及西方軍火幫助極大。左宗棠認識到洋人槍炮的威力,后來西征時大力引進新式武器,并支持洋務運動,設局造船,以富國強兵。
同治三年,左宗棠攻入杭州,城內殘垣斷壁、尸骸遍地,于是委托胡雪巖收殮尸骸。胡雪巖又幫助左宗棠籌集銀兩、白米,從事各種善后事宜。同治四年(1865),左宗棠至福州后,上奏請調數(shù)人入閩,以資贊助,其中之一就是胡雪巖。胡雪巖在福建繼續(xù)從事軍火糧秣事宜,左宗棠說:“迨臣自浙而閩而粵,迭次委辦軍火、軍糈、絡繹轉運,無不應期而至,克濟軍需?!?/p>
左宗棠將福州船政局交給胡雪巖辦理,由胡雪巖向法國洋行購進造船機器,五年之后造出了十余艘輪船。胡雪巖原是江西候補道員,左宗棠擔任閩浙總督后將他調到福建,屢次保舉。胡雪巖打通政商兩途,號為“活財神”。
同治五年(1866)八月,清廷任命左宗棠擔任陜甘總督。左宗棠先后平定捻軍和陜甘回民軍。但新疆仍被阿古柏等占據(jù)。在軍機大臣文祥的支持下,朝廷最終決定收復新疆,以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事務。光緒三年(1877),左宗棠消滅阿古柏,驅逐白彥虎,收復新疆。
左宗棠西征的軍餉,全賴東南各省關協(xié)款接濟。胡雪巖全力為左宗棠的西征提供支持,軍餉遇有缺乏,胡雪巖則出面籌集,預借各國銀行款項,如果借款延誤,則向華商籌借巨款填補。胡雪巖在上海與各國銀行商討借款,前后六次,合計1595萬兩。光緒四年(1878),左宗棠認為:“催領頻仍,轉運艱險,多系胡光墉(胡雪巖)一手經(jīng)理”,“此次新疆底定,核其(胡雪巖)功績,實與前敵將領無殊”。
不僅如此,胡雪巖還擔任上海采辦轉運局委員,在滬采辦各種新式武器。充足的款項、先進的武器,是左宗棠西征取勝的關鍵,使中國解決了嚴重的西北邊疆危機。
左宗棠西征時還不忘建立洋務企業(yè)。光緒三年,為創(chuàng)辦甘肅織呢總局,左宗棠命胡雪巖采購織呢機器。胡雪巖與德國泰來洋行接洽,采購全套織呢機器及蒸汽發(fā)動機,又聘請德國技師去傳授技術。光緒六年(1880),甘肅織呢總局在蘭州開工生產。左宗棠在肅州開設金礦,采金機械也是胡雪巖所采購。
西征之戰(zhàn),胡雪巖為湘軍出了大力。由于左宗棠的提攜和保舉,胡雪巖“官至江西候補道,銜至布政使,階至頭品頂戴,服至黃馬褂,累賞御書”。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上奏,請賞加胡雪巖布政使銜。布政使為從二品,頂戴可用紅珊瑚,故胡雪巖被稱為“紅頂商人”。
光緒四年(1878),左宗棠特意為胡雪巖上奏,“破格優(yōu)獎,賞穿黃馬褂,以示優(yōu)異之處”,黃馬褂只有清廷最為親信之人方可獲賞。
左宗棠西征,軍費在一億兩以上。如此龐大的軍費開支,不得不依賴于對外借款。胡雪巖在西征之中出力甚巨,但外界罵聲頗多,主要也是因為他主導的借洋債。
當時外國銀行的普通借款,年息在三厘半至四厘,據(jù)曾紀澤記錄,胡雪巖借款利率在八厘左右。借款利息高昂,接近借款總數(shù)一半,胡雪巖從中謀取私利甚豐。當時輿論對這般借款多有批評。
胡雪巖鼎盛時期商號遍及全國,有資產千萬兩白銀,連清政府都要借助他的財力。絲業(yè)貿易是江浙出口大宗,鴉片戰(zhàn)爭后被洋商把持。光緒元年(1875),左宗棠寫信給胡雪巖,談及絲茶貿易:“近與俄人談及伊國意在銷售湖茶及川絲(湖絲)、大黃等物,若能辦通,亦中國一利源也?!?在官方授意下,胡雪巖用手中的資本投資絲業(yè)等出口貿易,與西方商人競爭。胡雪巖介入后,一度打破洋商壟斷。
光緒九年(1883),胡雪巖投資絲業(yè)貿易失敗,囤積大量貨物,手中資金緊張,不想清廷不但不幫忙,反而落井下石,導致胡雪巖商業(yè)帝國崩盤。上海道道員邵友濂通過胡雪巖擔保,向外商借了一筆款項。款項到期時,恰逢胡雪巖絲業(yè)貿易失利,邵友濂趁機不肯支付本息,成了壓垮胡雪巖商業(yè)帝國的最后一根稻草。
十月初六,杭州阜康錢莊面臨倒閉危機,因得到浙江布政使幫忙,才勉強支持下來。但風聲傳出,存戶紛紛涌至上海阜康錢莊提款,胡雪巖已無法應付。十一月初二日,上海阜康錢莊倒閉,兩天后北京阜康分號倒閉,此后鎮(zhèn)江、寧波、杭州、福州、南京、漢口、長沙等分號也相繼倒閉。
阜康錢莊業(yè)務遍布全國,也經(jīng)營官款解送、官款生息等官方業(yè)務。據(jù)統(tǒng)計,胡雪巖虧欠官款共計銀160余萬兩,涉及江、粵、閩各海關解京餉銀、福建匯解邊防經(jīng)費銀、兩江辦軍火銀、上海道署公款銀等。
阜康錢莊破產后,清廷令閩浙總督何璟、浙江巡撫劉秉璋清理阜康錢莊的公私款項,并查明其資財。十一月二十七日,御史延煦奏稱,阜康號牽涉官私款項數(shù)百萬,為害不止一方,建議將胡雪巖先革職,解交刑部監(jiān)禁,迅速追回所欠公私款。
經(jīng)過多方權衡之后,清廷決心嚴行追究胡雪巖的罪責。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廷令兩江總督左宗棠:“飭提該員(胡光墉)嚴行追究,將虧欠各處公私等款趕緊逐一清理?!?strong>左宗棠雖與胡雪巖關系密切,但此時也不好維護,于是下令將胡雪巖提至南京,由藩司梁肇煌提訊。胡雪巖至金陵不久,即乘坐小火輪船,于十二月二十一日午后返滬,船泊鐵路大橋。
光緒十年(1884)正月,梁肇煌將調查詳情稟報左宗棠,建議將胡雪巖的典當作抵,償還官款,所欠私款則以店鋪衣飾作抵。據(jù)此,左宗棠上奏,請將胡雪巖名下商號關閉,以資產抵償所欠官款。
在胡雪巖商業(yè)帝國崩塌的過程中,未見到左宗棠出手幫助。胡雪巖雖然取得左宗棠授意,從事絲業(yè)貿易,但這終究是商業(yè)行為,左宗棠不可能動用官帑為他買單。且左宗棠與胡雪巖的政商合作,乃是為公;如果左宗棠介入,則是言私。左宗棠素來剛正,自然不會以私害公。
中樞之中,戶部尚書閻敬銘對胡雪巖極為反感,認定其人“出身市儈,積慣架空罔利,最善交結官場”,于是出手絞殺。四月,戶部認定胡雪巖在西征借款中存在不當?shù)美?,要求償還十萬余兩“行用補水”,由浙江巡撫追繳,同時令人查明胡雪巖有無隱匿資產。行用補水,是向外借款時給洋商的各類中介費,裝運時的水腳、保險等各類費用。此類費用,當初是左宗棠核準,于戶部報銷。此時戶部刁難,使左宗棠很是難堪,于是出面為胡雪巖解釋,請免除追繳。
光緒十年五月,浙江巡撫劉秉璋查抄胡雪巖家產,以抵所欠各省公款。胡雪巖名下錢莊、典當,所有貨本、器具、屋基,收繳抵償。元寶街胡家房宅、胡慶余堂資產也被查抄,賠抵欠款。胡雪巖的商業(yè)帝國,至此徹底坍塌。
在清末大變動的時代中,胡雪巖以敏銳的眼光把握住一次次商機,并結交官員,上通下達,成為紅頂商人。但此時的世界正處于資本主義快速發(fā)展時期,只有采納新的技術與新的管理方式,方能在商業(yè)領域立于不敗之地。胡雪巖卻逆時代而行,其最終失敗是必然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