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科技大學教授孫皖寧在Crikey網站上發表題為《達頓既要華人票,又要反華票,結果害慘聯盟黨候選人》的評論文章。
文章稱,達頓在這屆大選中即想得到澳洲華人的支持,又在涉華議題上惹怒華人,最終導致聯盟黨丟掉多個關鍵選區。
全文如下:
盡管不像上屆大選那樣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但澳洲華人選民依然在多個關鍵選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工黨保住了上屆大選時從自由黨手中贏得的華人選區,例如西澳Tangney,新州Reid和Bennelong,以及維州的Chisholm。而且,工黨在這些選區還獲得了可觀的票數增長。
由于華人選民對達頓的不信任,工黨還從自由黨手中贏得了一些競爭激烈的邊緣席位。
盡管Bennelong選區的自由黨候選人Scott Yung與達頓保持了一定距離,但最終還是落敗了。
圖右:Scott Yung(圖片來源:網絡)
同樣,Menzies選區的Keith Wolahan在競選期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選民們卻表示,盡管他們很認可Wolahan,但依然會因為達頓而將選票投給其他人。
結果便是,作為全澳華人選民最多的選區之一,Menzies落入了工黨手中。Wolahan的政治生涯將因此中斷,甚至是終結。
在Deakin選區,華人選民的占比超過了13%,自由黨議員Michael Sukkar失去了該席位,工黨勝選。(作者注:相關選區數據均來自2021年澳洲統計局人口普查,該數據的公布早于選區重劃。)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一些原本安全的、華人選民眾多的自由黨席位,現在也變得岌岌可危。
雖然自由黨議員Julian Leeser保住了新州Berowra選區,但他有6%的選票流向工黨。
在Berowra的選民中,有15.2%為華人。新州的Mitchell選區情況類似,當地有多達15%的選民為華人。
(圖片來源:Crikey)
工黨的勝利還帶出了3位新的華裔議員:Zhi Soon(新州Banks選區)、Julie-Ann Campbell(昆州Moreton選區)和Gabriel Ng(維州Menzies選區)。
這使得工黨在國會中華裔議員的人數達到了6人——這是一個顯著的變化,因為在2019年,工黨只有黃英賢這一位華裔國會議員。
AUKUS仍然是許多工黨華人支持者嚴重關切的問題。華人選民的投票行為與其說是對工黨的無保留支持,不如說是對達頓的徹底否認。
知名視頻博主Lao Xiao把投票給了綠黨,但第二順位選擇了工黨。選前數周,他經常發布視頻,闡述達頓勝選可能帶來的風險。
對于自由黨敗選,他感到非常高興,但同時也對工黨持保留態度。Lao Xiao表示:“通過最近兩次大選,所有政客都應當收到了一條明確的信息,打中國牌需要自擔風險。”
“話雖如此,但工黨的壓倒性勝利對民主而言未必是件好事。畢竟,工黨也有許多問題,AUKUS就是其中之一,兩黨都沒有解決公眾對AUKUS的廣泛擔憂。”
(圖片來源:網絡)
部分華人選民對工黨的AUKUS政策感到失望,這促使他們尋找兩大主要政黨之外的選擇。
無黨派議員Monique Ryan深知華人選票的重要性,因為Kooyong選區近20%的居民有華人血統。
同樣,在新州的Bradfield選區,25%的居民有華人血統。無黨派候選人Nicolette Boele知道,如果她想從自由黨手中奪取該席位,就必須贏得華人選票。
Ryan和Boele都聘請了會說中文的顧問,并利用中文媒體展開競選活動。在他們各自表態反對AUKUS后,兩人在華人選民中的支持率進一步上升。
綠黨公開主張廢除AUKUS,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并推動反戰議程。雖然這些政策對華人都很有吸引力,但綠黨在向華人社區傳達信息方面效果不佳。
(圖片來源:Crikey)
相比之下,工黨的信息傳達非常有效。他們的多元文化顧問對社區情緒反應迅速,并且能夠有效利用達頓的錯誤舉動。
黃英賢便是工黨的秘密武器,她通過一個又一個的視頻在微信上告訴華人選民:達頓還是那個達頓,工黨始終重視華人,而且這種重視不僅僅發生在選舉期間。
不少華人在今年年初認為,他們可能不需要再像上次選舉那樣,出于澳中關系的考慮決定選票歸屬。因為兩國關系已經穩定,而且澳洲社會在新冠疫情期間出現的反華情緒有所緩解。
此外,自由黨關于努力工作、重視家庭、個人成功和親近商人的理念,往往會讓許多華人產生共鳴。
盡管一些傳統的自由黨選民仍然對達頓存有疑慮,但可以想象,自由黨至少可以贏回Chisholm和Bennelong等關鍵席位,同時保住Menzies。
澳洲外長黃英賢(圖片來源:Crikey)
但在2月下旬,隨著中國海軍艦艇靠近澳洲海域,這種情緒發生了轉變。自由黨政客們無法抵御誘惑,紛紛披上鷹派外衣,并將此事描繪成“工黨軟弱”的例證。
隨后,達頓表示他將讓Mike Pezzullo回歸,自由黨宣布與一國黨達成優先選擇協議,自由黨參議員Jane Hume甚至將華裔工黨志愿者稱作“中國間諜”。
從那時起,許多華人又開始像2022年大選前那樣看待自由黨:好戰且恐華。
對部分華人選民而言,最后一根稻草便是《時代報》的那篇報道——指控華裔工黨志愿者是中國影響力代理人,以及自由黨政客如James Paterson和Jane Hume就此事發起的攻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墨爾本華社領袖表示:“由于部分自由黨前座議員的言行,例如Jane Hume和James Paterson,我決定不投票給自由黨。”
“他們在選舉期間公開聲稱或暗示華人志愿者中有間諜,這種行為是不負責任和具有分裂性的。這些毫無根據的指控侵犯了華人的合法民主權利,加劇了華人社區的疏離感。
達頓(圖片來源:Crikey)
悉尼科技大學榮休教授Roy Green表示:“自由黨想同時獲得華人票和反華票,這可能會很棘手。”
2021年的人口普查顯示,澳洲約有139萬華裔。但這是一個出生地、政治觀點和移民軌跡極其多樣化的群體:其中約有50萬人出生在中國大陸。
在過去幾年,特別是自上次選舉以來,華人意識到他們已成為多元文化澳洲中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他們的選票是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的有力方式。
長期以來,澳洲社會關于華人的默認敘事是,他們要么受到中國政府的政治脅迫或審查,要么是中國影響力的自愿或潛在代理人。
但很少有人承認,越來越多的華人熱情地參與民主進程,以及他們渴望在這個國家培養政治歸屬感。
(圖片來源:網絡)
墨爾本的Isabel Zhang是澳洲心理健康多樣性研究所的首席執行官,她投票后在LinkedIn上發帖稱:“昨天,我在澳洲聯邦大選中投了票,這是我一生中第二次投票。作為第一代移民,我沒有在民主環境中長大,特別是我這種有著華人背景的移民,政治曾經是一件很遙遠,甚至是無關緊要的事情。”
“但當我排隊投票,與陌生人交談,感受參與的靜默尊嚴,我深受感動。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僅保護民主,而且踐行民主的國家,這種感覺是如此的平靜且自豪。”
“無論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民主不是一個抽象概念,它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個。每一次我們站出來,都在塑造它的未來。"中澳之間最新新聞熱點,
更多新聞熱點追蹤
請點下方關注獲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